深圳为什么有分关内外?
1,因为历史上深圳属于广州府(即今天的广东省),而同时期的香港则属宁波府(浙江省)。两个同属一府的城市由于行政中心的迁移导致地理位置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关”;
2,清雍正年间,因河流水患严重,惠州知府于东江边上修建石坝,使得原本流经惠州的地貌改变了流向,形成了现在的“东江”和“西枝江”,由此而来原东江沿岸的城镇也随着河流改道而迁移至现址并不断发展起来,其中就包括了后来的“深圳”;
3,从明永乐二年(1404年)东莞县设深圳镇至清朝初年,因战乱等原因,珠三角地区人口不断外迁,东莞亦不例外。在康熙四年(1665年)之前,东莞县城与深圳镇的建制一直并存; 随后,康熙皇帝为鼓励粤闽浙沿海人民迁居台湾,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下诏书削平“贼巢”,即平定三藩之乱。当时,广东“贼巢”只有广州及湛江等地,所以诏书中所说的“贼巢”就是指这些地方。但是,由于官方记载不够清晰明确,因而引起了后人关于“贼巢”到底是广州还是梅州的争议。据传,由于梅州与广州相距不远,且都位于粤东地区,故因“地名相近,音同难辨”引起讹误;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当时官方文书多由官话书写而成,而在粤闽两地普遍流行的是方言,因此造成“言文不符”现象,以致于官方文件中的地名常被当地百姓误解。
无论是上述哪一种观点,结果都是将原来隶属于广州府的深圳和梅州划归漳潮惠道直接管辖。至此,深圳的建置始见于省级正式档案文献中。 同时,由于深圳毗邻港澳且地理环境相似,故民间走私、赌博等不法活动屡禁不止。对此,清政府曾在深圳一带实行海禁和围海造田,意图阻断外来文化,但收效甚微。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英国逼迫清廷订立了《中英续增条约》,强行租借了香港岛及九龙半岛南部,并在两地实行殖民统治后,才逐步净化了深圳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