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与投资恒等吗?
不,但两者大致相当 存款是货币的暂时退出流通领域;而投资是将资金用于购买资产,以期望在未来获得收益。尽管投资和储蓄在经济学中属于不同的范畴,但是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人们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以及希望通过理性行为规避风险,才促使人们进行合理的投资和储蓄安排。 从个人层面来看,人们在消费之前会考虑当前的收入状况,并根据收入来预测未来支出金额,以此决定现在开始积蓄还是提前消费。同时,考虑到收入的波动性,为了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人们会尽可能多地储蓄,并减少消费。在收入预期下降时,人们的储蓄意愿上升,储蓄金额增加;而在收入预期上升时,人们的储蓄意愿减弱,储蓄金额减少。当利率水平突然下降的时候,消费者可能不会立即增加消费,而是继续维持之前的储蓄水平,这是因为利率下降会导致未来的收入下降,所以此时增加消费不是明智的选择,消费者会通过增加储蓄的方式来应对未来可能的收入下滑。当利率下降时,通常不会出现通胀(物价上涨),而是在长期保持低利率的水平,只有到了经济过冷或者通缩的情况才会上调利率。反之亦然,当利率上升时,并不会带来通胀,也不会立刻导致消费的增加,只是增加了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从而提高当前的消费水平。也就是说,利率水平与居民储蓄/消费的变化并不一定呈正相关性。
从社会和经济层面来看,储蓄和投资同样重要。一方面,储蓄通过金融系统融资,支持企业的发展和生产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储蓄通过消费和投资形成最终需求,推动经济的增长。没有良好的储蓄基础,就不能有效地建立融资机制,供给方和需求方都无法实现均衡。
无论是从个体还是从整体角度来考虑问题,投资和储蓄都同样重要,不能偏废任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