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长期未达是什么?
谢邀,这个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首先,从会计角度讲“利润”=“收入”-“成本”(费用); 其次,从经营的角度讲“利润”=“净利润”+(-)“经营现金流”(不是一定等于0的) 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经常为负或长期小于零但仍在继续经营,有两种可能:
1、存在大量的坏账,收入不确认或存在极大的计提损失空间;同时支出(费用)也很小,但这类企业往往并不是真正的“亏损”,因为其资产质量很差,已经存在巨额的潜亏,只不过没有到确认损益的时点而已;这种情况下如果仍不断投资扩张,那么未来确实有可能转盈为满,但这只是可能性而已。
2、虽然支出(费用)很大,但是收入也很大,这样的企业看似利润不小,但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盈利”,这种表面上的“盈利”是一种不当或者虚假的盈余管理。如果将虚增的收入减去,再加上合理的费用,则可能会出现很大的亏损。 所以这种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以偏概全。
企业长期未达帐是指企业银行未达帐超过正常对帐周期未达帐项或经过数次对帐仍在银行对帐单上滞留的未达帐项。企业正常未达帐项一般在1至2个对帐周期后达帐。银行在对帐单上滞保留达帐项应分别作为“企业付银未付、企业收银未收、银付企未付、银收企未收”四项内容反映。
造成企业长期未达帐的原因很多。银行方面的原因有:因计算机故障使某些业务的处理未上机成功;在正常业务处理中,记错帐或串户;票据传递过程中造成结算凭证丢失;某些应当冲销的凭证,由于种种原因未予冲销;联行报单与划单先后到达,造成入帐先后顺序产生先后顺序的差异等等。企业方面的原因有:财务处理计算出现差错;企业已开票未入银行;因某种原因,将银行已经入帐的金额重复入帐;企业将不属于本单位的票款误认为是单位进帐而少记银行存款;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违反财务制度,假收假付,将转帐支票视同现金使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