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企业有前途吗?
目前,国内各地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环境逐渐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放足不任”的粗放型扶持政策正在向以精准服务为宗旨的方向转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将更集中地帮助那些真正具有潜力、市场认可度高的创业项目,而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可能面临无法获得继续扶持的风险。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能赢得政府的青睐?如何提前布局才能抢占先机呢?下面我们将通过案例为大家解读。
案例一: 某生物科技公司于2014年6月成立,注册资本50万元,主要从事医疗器械及耗材、实验试剂(不含食品)的研究开发与销售;企业管理咨询等。公司由甲、乙两股东共同设立,其中甲为法人兼总经理,占股70%,乙为监事,占股30%。
成立之初,由于研发经费不足,企业入不敷出,经调研后,两股东决定引入战略投资者,同时增资扩股用于研发新项目。经过多方接触,某创投公司与该公司达成协议,投资200万元,获取30%的股权。随后,双方签订代持协议,约定由该创投公司委托另一公司代为持股,并履行股东权利和义务。
案例二: 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14年9月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是一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的科技型企业。成立之初,企业经营范围仅为软件开发,后来随着业务的扩展,于2015年变更经营范围,增加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领域。
随着行业领域的扩大,企业研发投入增大,资金流开始吃紧。此时,该公司恰逢高校某研究院招募成果转化项目,该项目系研究院科研人员多年科研成果转化而成,具有较好市场前景。为此,该企业与研究院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支付15万元受让该项技术,并用该技术成果申请到一项专利,进一步夯实了公司的核心技术。同时,公司积极拓展业务渠道,主动寻找客户,最终达成交易,实现了公司当年研发、当年转让、当年收获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