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的企业的风险?
“多元化”是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的乔治·哈伯特提出来的。他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悖论”,即当企业同时涉足多个行业时,每个行业所能分得的资源越少越难成功,一旦其中一个领域失败就会拖累整个企业的发展。 后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罗伯特·恩里柯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并引入了“相关系数”这个概念来定量描述业务间的关联程度。如果两个业务的收入或成本的相关系数大于0.5(也就是说,当一个业务发生10%的收入下降时,另一个业务往往也会随之发生8%的收入下滑),那么这两个业务就被认为具有高度相关性,是不合适的多元化组合;反之,则认为二者不具有相关性,是合理的多元化组合。
根据这一方法,那些业务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的企业就被认为犯了“多元化错误”。 比如说,如果一个制造型企业把资本投向了房地产,那么这个制造业可能就要犯“多元化错误”了。因为制造企业和房地产行业之间一般存在较大的财务和运营方面的相关性。
但是,应该看到,随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目前对于“多元化”的理论探索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倾向。有些学者就认为,过于强调企业的专业化经营可能会限制企业发展和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
比如说,美国著名的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就在自己的名著《竞争战略》中,对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他看来,任何一个企业都处于特定行业的产业链之中,与产业链上其他主体存在着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所以,所谓的“多元化”其实只是一种不同的产业选择而已,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当然,波特的这种看法也不是没有问题的。就像是我们刚才说的,如果一家企业进入一个新行业所需付出的代价过于高昂,那就意味着原来的行业内已有厂商的损失——他们为获得新的市场份额所付出的代价将会更高。从社会总体利益考虑的话,还是应该有适当程度的行业集中度,以便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对于“多元化”的错误并非完全否认,只是其内涵和外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