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圈钱合法吗?

逄甄茜逄甄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我国A股市场实行的是核准制而非注册制,所以IPO的流程是符合条件的企业向证监会申报,经核查后发布申报材料,若符合上市条件则批准发行股票并确定发行价,最后由主承销商负责实施发行并集中配售给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网下询价与网上定价相结合的发行方式),完成融资。整个流程看起来非常规范且合法。但实际上中国股市的“圈钱”行为并没有那么严格遵循上述程序进行,这其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所占的比重还不算大,而且个人投资者又缺乏足够的投资经验与意识,因此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往往能够很轻松的操控股价,通过所谓的“市值管理”来达到变相“圈钱”的目的;第二,目前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审核越来越松,很多盈利能力弱甚至亏损的公司也不断被允许融资,而且所融资金大多被投向收益率极低甚至为负值的项目中,这实际上是将投资者的钱重新分配给了管理层和股东(因为分红一般会被视为对股东的回报);第三,国内A股的估值体系一直受到国际市场的质疑,相对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来说,我国的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相对单一且明显偏高,不少企业股价的70%以上都是由估值决定的,而在业绩增长方面多数只能给出低于预期的答案。这意味着我国部分上市企业的融资实际上并未得到市场有效的认可,而监管部门一味放宽监管的尺度最终受损失的依旧是广大投资者。

李精琳李精琳优质答主

我们得明白的一点,就是企业IPO上市募资炒股这个事情本身合不合法。IPO,全称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是指一家企业第一次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并把自己的一部分所有权让渡出去的资本募集过程。一家企业做完IPO,就变成了上市公司,它的股票就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交易了,后面企业如果还需要资金,就可以很方便地在二级市场进行再融资。

从全世界范围来讲,IPO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一种基本手段,是发达国家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渠道,也是我国倡导的支持方式。我们国家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发挥好科创板的领头羊作用,提升创业板活跃度,推进新三板改革”。

IPO是企业正常的融资行为,那么企业通过IPO这种形式拿钱炒股合不合法呢?

要搞清楚这一点,我们就得明白企业IPO拿来的钱归谁所有。

答案是:企业IPO拿到的钱虽然打到公司的账户上,但并不是公司的钱,而是发行新股后,新股东交给企业的“购买生产资料”的钱。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一个公司在IPO前净利润是1亿元,净资产是10亿元,那么IPO前这个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就是10%,如果当时这个行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那么这个IPO企业就有增值的空间。假如它IPO增发10%的股份,发行价格为公司净资产的1.5倍,也就是15元每股(1.5倍即发行市净率),那么拿到的钱就是15亿元,那么这些钱到底是公司的还是股东们的呢?答案是发行新股的钱是购买新股的股东们的钱,不是公司管理层或者原有股东的钱,是他们交给公司购买一定比例公司所有权或者生产资料而使用的。所以,IPO的钱怎么用,怎么花,是需要经过新老股东商议后决定的,而不是IPO企业管理层说了算。在实际IPO过程中,公司都会在IPO招股书的“募资使用部分”中详细阐述IPO募资的用途,如果一个企业违规运用IPO募资炒股的话,那就是违法违规行为。

当然,如果一个企业它的主业投资回报率特别高,比如说主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甚至超过了20%,那么企业用新增股份募集来的钱做二级市场投资,理论上来看并不比主业的收益低,是可以理解的。2015-2016年间,不少房地产企业,比如万科、华夏幸福、蓝光发展、金科股份等公司,利用IPO或再融资等所募集资金购买了大量金融企业股票,这部分收益都是计入投资收益的。这些地产企业用增发募集来的钱购买其他股票合不合法呢?答案是合法的。因为当时中国房地产行业处于黄金时代,很多房地产企业的ROE都超过30%,把超预期的募资用于炒股,也是比较好的用途。

但房地产企业把募资资金用于炒股毕竟属于特例,其他大部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是很低的,比如钢铁、造纸等产能过剩企业,如果把募集资金用于炒股这种高风险的事情,那就是损害投资者权益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还有的企业甚至把IPO募资用于购买理财或者补充流动资金,这也不符合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