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钱会跌完吗?
从长期来看,股票的价格都会回归到其企业本身的价值上来,所谓的“钱”也就没有了。 但是这是基于长期和整体的情况下的理想情况。 从短期来看,股市受诸多因素影响,会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况;从区域市场看,也是如此。 比如在近期的A股市场中,就出现了一周大跌10%,一个月下跌20%的情况(7月24日至8月3日)。 这显然与市场上资金的多少以及资金的态度有关。当然也与国际形势、国内政策等方面有关。 对于炒股的人来说,关心资金的问题无疑是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毕竟如果“钱”不见了,那自己的本金岂不是也没了! 其实,我们关心的资金问题可以细分为两个小问题:
①市场的资金是多了还是少了? 这涉及宏观层面,需要更广泛的数据来支撑判断。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关注GDP的增长率、社会融资总额、居民储蓄、CPI等情况。 如果GDP增速放缓,我们需要关注是否有一些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出台,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的业绩,从而影响股价;如果社会融资减少,则意味着企业获得的资金供给下降了,同样需要引起重视;而如果CPI持续走高,则会刺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调整,也会影响市场。
②市场上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这是微观层面的,需要关注资金流入流出的渠道。在A股市场中,一般是通过资金净流量进行观察。 通常来说,当基金发行失败或者赎回增多的时候,就要引起警觉了。因为这意味着市场资金由多转为空,股价很可能会下降。反之亦然。除了基金,其他投资者对于股票的买卖也会造成资金净流量的变化。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指的是总资金的流向,也就是资金量的大小。一般来说,只要不是极端情况,不会对股价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真正能够影响股价走势的是投资者对资金的预期。这涉及到一个心理学的概念——边际效用。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我有一千块钱,买了500块的东西,还剩500块。你如果跟我关系很好,知根知底的话,我可能会把剩下的一半也给你买礼物。但如果你跟我并不熟识,我只能把这剩下的五百块钱用于再买些东西以表示我对你的重视。所以,同样的钱,在不同的场合下,它的意义是不同的。
在炒股中,也是一样道理。当你手中的钱只有一万,而想买进的股票却值五万,你需要花很大力气去说服自己,才能完成交易。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你不断给自己“洗脑”的过程。也就是说,你最初买股票时,本来有一千块钱,但是你非要说自己有五千,实际上你是没有的。这样,当你的股票涨了,你就有钱了。但是,如果你没有那么多钱,却又非要买来,那么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跌了,你不仅没有钱,还倒贴进去很多。这就是投资者对于资金的不同认知导致的不同结果。 所以,其实股票涨了是你说对了,跌了其实是你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