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cpi多少正常?
正常值范围:0-10% 当前值(2月):7.5% 前值(1月):6.4% 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衡量的是通货膨胀水平,数值上等于(CPI)=(目前价格/基期价格)*100。当CPI大于3%时,表明通货膨胀升高,大于5%以上,表明通货膨胀程度严重偏高;反之,则表明通货紧缩。
CPI与PPI的差值,通常称为CPI的“平减指数”(PDI代表生产者价格指数)。 PDI和PGD分别表示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平减指数。其中GDP为名义GDP(以当时价格计算的经济总量),GDPC为实际GDP(以现在价格计算的GDP)。一般情况下,如果平减指数大于1,说明消费品价格上涨,经济过热;反之下跌,说明经济衰退或通缩。
从历史数据来看,CPI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除了受到货币供给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商品结构、时间序列等因素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CPI反映的是平均水平,不能反映分位数水平的物价变动情况。所以,用CPI衡量通货膨胀水平是有其缺陷的——它忽视了价格极端情况下的变化,比如出现通涨加速的情况(物价上涨很快,但是还没到离谱的程度,比如5%每个月的涨幅虽然是正的,但是还在可控范围内),或者是通缩(物价持续下跌)。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人们又发明了PCE(个人消费支出)来测量通货膨胀的水平。 PCQ的基本公式是: 其中C表示个人消费支出,P表示产品价格,V表示居民消费变量(失业补贴、税收等),T表示政府转移支付。 由于政府转移支出的变量V很难准确地计量,因此PCE经常被简化成如下形式: 由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如果要使PCE增加1个百分点,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消费增加1个百分点,另一种是物价上涨1个百分点。显然,前者意味着经济增长,后者意味着通货膨胀。由此可以引出PCE的定义为: 当然,上述定义是不考虑货币供求情况的完全滞后期定义。在实际中,考虑到统计上的困难,往往是采用下面形式: 其中m表示货币数量,M1、M2分别表示狭义货币供应量和广义货币供应量。这样定义的PCE考虑到了货币因素,因为货币不是瞬时反应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