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投资规模?
1、根据现金流计算 现在市场上一般有“先偿”和“后偿”两种模式,所谓“先偿”就是先投资,项目产生收益后再偿还本金和利息;而“后偿”则是先借钱,等到投资项目完成之后才开始计收益,到期再还本付息。 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比如对借款人来说,采用“先偿”的方式,在项目的早期就能够收到部分款项,有利于资金的流动性安排;但劣势在于,如果项目不能按时获利,那么就要提前还款,可能带来一定的财务成本支出。相反,如果采用“后偿”的模式就不必担心这点,因为资金是分次投入的,收益也是分批入账,风险相对较小。 而对贷款方来说,采取“先偿”的方法可以尽量缩短放款后的收款周期,尽快回收资金,降低成本;但是劣势也很明显,即对于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和现金流情况就需要更加细致地考察。而采取“后偿”方式则反之。
2、参考行业平均融资成本 这里所说的行业平均融资成本,是指同行业内融资成本大致相同或者相似的企业所承受的融资成本。由于各个企业的信用等级不同,行业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融资成本标准。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完全按照这个标准来制定融资方案。
3、考虑财务费用支出 对于一些前期需要投入较多资本金的项目而言,如果能够通过贷款的方式解决资金需求,则可以减少不少的财务费用。贷款的资金成本一般低于投资人期望的收益率,从财务角度来看,如果有充足的抵押品或担保措施,且贷款金额适中,采取银行贷款的方式比直接进行投资要合算。
4、分析机会成本 所谓的“机会成本”,就是指为了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要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所付出的代价。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经营活动中做出抉择。这种决策的结果也就导致了企业各种经营活动所承担的机会成本的差别。所以,当企业准备融资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因负债而付出的利息等财务费用,以及因为股权分散导致的控制权丧失的机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