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如何融资?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家大型基金公司准备发行一只新产品,市场预期非常好,发售当天就有几百亿元人民币的认购申购申请,由于产品规模限制,最终只募集了300多亿,但一天内就实现了百亿级的资金流入和流出。 故事讲完啦!是不是有点惊讶?对,这就是公募基金行业内最火爆的情形之一——限购。
那么为什么会限购呢?其实就与基金公司的募资渠道有关。目前国内的公募基金,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在产品设计、发行、运作过程中都要遵循严格的监管规定,具体而言就是“先备案、后发售”的原则。 也就是说,在产品正式发行前,需要向监管部门报告产品的募资安排,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在产品募集结束后,还要及时向监管机构提交成立登记申报材料,办理核准或登记手续。 但问题是,无论是事前申报还是事后登记,都不是一步到位能够完成的,往往需要相当长的周期。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影响产品的正常发行和销售,基金公司往往会设定一个“底线”--当募集金额达到一定规模(往往是70%-80%)时,会暂停募集,待完成注册、核准/登记等程序后再行启动。所以大家在购买基金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一条信息披露——“本基金自XX年XX月XX日起停止接收申购和赎回申请”。 另外,大家经常听说的一个词叫作“摊薄”,其实也是跟基金的募资渠道有关的。这里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任何一笔基金,其初始资金一般都是1亿元,而为了扩大经营的需要,可能希望尽快募集到200亿,这个时候如果采用“新基金”的方式,就需要从市场上买入200亿的股票进行投资,这意味着要对冲掉200亿规模的市值。但对老基金来说就不需要这么麻烦,只需要把之前积累的超100亿元的规模一次性拿出来使用就可以了,这样就避免了“摊薄”的问题。虽然从长期来看,新老基金的资金都是同一套班子操作,但在短期内,老基金不需要面对新基金的竞争,可以优先选择自己看好的标的。这对于基金的管理人来说,当然是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