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保为何有缺口?
首先,这个“缺口”本身就是一个媒体表述不准确的概念。所谓的“缺口”实际上是指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差异。
我们一般说社会统筹基金出现了“缺口”,而医疗保险中个人账户出现“结余”。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广覆盖、低保障的社会保险体系,理论上讲只要就业人口在持续增加,那么社会保险的支出就会持续增加,当然就会出现“资金缺口”;而如果我们的福利水平不提高而是维持现状的话,“缺口”就会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统账结合”的模式,即个人也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进入个人账户,因此会出现个人账户的“结余”(虽然这种“结余”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 但不管如何,由于社会保险制度是一种财政补贴和共济机制,所以并不能指望通过这种方式为每个人提供充分保障——这是制度的初衷所决定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还是很严格的,不仅要求定期公布基金收支情况,而且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决定或拨付。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最近国家出台政策要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将农民工也纳入到制度中来,这必然导致参保人数增多和基金收入的增加,但同时也会带来统筹层次过低的问题。
毕竟当前大部分地区的社保部门都承担了很多行政职能,所以基金监管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如果将企业缴费率降下来并且能够严格监督使用的话,相信“缺口”还是能慢慢弥补上的。但这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是覆盖城乡的所有劳动者的,而对于困难群体如农村贫困人口和城镇零就业家庭,现有的制度是无可奈何的。因为这些群体的救助目前主要靠低保和临时救济来落实,而对于他们的医疗则完全由医保基金和个人支付(其实城市贫困者的医保负担更为沉重,因为他们没有工作单位,不能从单位中获得补助)。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既保证了公平又兼顾了效率,是一个较为均衡的制度安排。当然这里的“均衡”是在相对落后的人口大国的国情基础之上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