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吗?

达秋如达秋如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不才曾在交通部水运局任职,当时有个很火的词儿,“两枢纽、三基地”中的三基地之一就是上海港。 上海作为国际运输枢纽港是有基础的——天然良港、江阔滩平、深水岸线。 天然良港:长江口外的杭州湾是个天然的避风良港,又处在北太平洋西岸季风地带,有利于船舶停靠和停泊。

江阔滩平:长江入海口的江苏南通段江面宽达100多公里,又无碍航淤积,在历史上是天然建港的理想地点。而上海北部的苏南岸段则因河床演变的原因,形成滩涂,但经过围垦也形成了大片陆域。所谓“上苏州”其实就是指这一带。

深水岸线:上海附近河道纵横,湖泊众多,为疏浚航道提供了便利条件(当然后来也造成了沪通运河等浅滩)。南苏州路(光复路)附近旧货船码头遗留下的“南苏州路87号沉箱”显示当年黄浦江水深可达25米。近代开埠后,随着筑坝引水,加深了黄浦江底。到上海解放时,黄浦江底部平均水深已达4.3米左右,外白渡桥附近的河底最深处有6~7米。

当然,上海建港也有天然瓶颈:位于长江口的上海段江湾-彭浦地区由于淤积等原因,至民国初期已无法停靠万吨级船队,于是向吴淞附近拓展。同时为了利用长江中上游的水运资源,还在上海西南的淀山湖区域设立了内河港口。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需要投入巨资才能实现的宏伟计划,在当时更是饱受争议。

最后由当时的市府领导力排众议,大手笔规划,大建设推进,才有了今日的上海港。 至于航运中心嘛……我觉得应该是吧。

邵红慧邵红慧优质答主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起步于1990年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之时,国务院相关文件中首次提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设想。1996年5月中共上海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作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目标之一,并纳入《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订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建议》中。

2009年国务院19号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加快发展航运保险,拓展船舶险、货运险、船东责任险、船员责任险等业务。推进航运保险定价权研究,提高在国际航运保险市场的竞争力和定价权。”在航运保险方面,将“推进航运保险定价权研究”作为“加快发展航运保险”的重要举措。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围绕“一港(洋山深水港)多核(外高桥、吴淞口、浦东新区新市镇)”的总体空间布局,按照“西部地区主枢纽港核心区、南北两翼地区重要港湾、沿海地区配套服务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加快形成以上海为中心,长江口、杭州湾北岸、江苏沿海、浙江北部等地区若干重要港区为组合,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安全高效、绿色生态,服务长江流域和长三角地区,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枢纽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