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化工行业复苏?
今年以来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宏观调控思路指引下,工业行业供求关系明显改善,利润快速回升。今年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2%,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高增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中,首要目标就是去产能,而钢铁和煤炭作为去产能的重点,今年前7个月这两个行业也出现了利润大幅回升的情况,分别为151.1%和398.1%。从增速和绝对值上看,这两个行业对工业企业盈利的恢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带动力。
化工行业与钢铁、煤炭等行业具有类似性质,都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其盈利能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周期波动而变化。此外钢铁、煤炭的下游需求中很大一部分是建筑材料,随着房地产库存的加速去化以及房地产投资的稳步回升,房地产投资带动钢铁、煤炭和建材产品的利润增长。由于化工行业的下游也以建材为主(40%的化工品用于生产建材),因此钢铁、煤炭和建材的回暖也推动了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的较快增长,今年前7个月利润增速为52.2%。
与此前的复苏周期不同,2016年以来,伴随着需求弱复苏,供给侧因素对经济波动起到了主要的主导作用。除了“三去一降一补”改革任务的推进外,环保限产也是造成供给侧主要约束性因素。由于化工的子行业众多,不少化工品的生产与钢铁、煤炭、有色、建材等行业一样存在污染问题,因此也属于环保治理的重点范畴,所以环保限产使得不少化工品的产量受到遏制,价格大幅提高。
以焦化行业为例,环保监管导致开工率大幅回落使得供给减少,焦炭价格上涨,带动炼焦行业盈利。今年前7个月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18.7%。此外,化工品的运输以公路为主,受环保影响,很多地区禁止“黄标车”运输危险化学品。比如4月份山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发文称,自2017年6月1日起,全省各级公安消防部门禁止8类危险化学品通过公路运输进入山东境内,运输苯、甲苯、二甲苯等原料或溶剂的车辆无法进山东,导致当地涂料化工企业原料供应减少,推高产品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