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对什么基金有利?
过去10年中国股市在春节前后涨跌情况 年份 节前一周 节后一周 涨跌幅 期间涨跌幅 2019 4.35% -6.78% 2018 -0.96% -8.32% 2017 5.46% -1.58% 2016 -2.63% -3.39% 2015 -3.16% -4.39% 2014 -0.70% -2.63% 2013 7.16% -0.66% 2012 -3.90% -2.40% 2011 -1.08% -0.38% 2010 0.94% -0.55% 2009 2.62% 0.08% 2008 -4.56% -2.61% “春节行情”已经延续了十几年,而且基本上每年都出现在春季前后,因此不少人会在这个时候进行买入或者抛售。
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如何应对呢? 其实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买跌不买涨”! 在下跌的时候买入资产,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资产;而在上涨的时候卖出资产,可以获得更高收益。当然这是理想的情况,在实际情况中我们要更加谨慎一些。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点,那就是“春节行情”是否真的存在?经过统计发现,近年来春节前后股价的变动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有的会“涨”得很兴奋,而另外一些则会“跌”得很惨烈。所以我们在使用“买跌不买涨”这一策略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风险的存在。
其次我们要明确一点,我们投资的基金并不是一只,而是多只。当我们采用组合投资的方式时,我们就可以利用不同基金之间的差别,以及不同市场之间的差异,来实现更优的组合效果。所以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我们可以将基金分为两类,一类是股票型基金,另一类是理财型基金。然后分别进行处理。 对于股票型基金而言,我们可以在调整仓位的时候,采取“买跌不买涨”的策略。因为此类基金的收益主要来自于所投资企业的分红和资本利得(卖价与买价之差),而企业是有波动性存在的,因此在下跌过程中我们买到的企业很有可能更有发展潜力,从而可以享受到更高的分红和资本利得。而对于理财型基金而言,由于这类基金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所以涨跌对他们影响并不大,此时我们就不必在乎买入时间的早晚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因为外汇、黄金等品种具有杠杆属性,所以一旦出现大幅下跌,有可能会爆仓,风险极大,所以我们不宜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