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钢是僵尸企业吗?
不是,但重钢的确是“穷”钢厂! 重庆钢铁的前身是西南钢铁厂,成立于1950年6月,当时只有炼铁和炼钢两个车间,年产值才一亿多元,员工2800人;到上世纪70年代末,经过几次扩产,已成为拥有3个冶炼车间、4个轧钢车间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年产值也翻了几番。
改革开放后,重庆钢铁率先实行了各种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开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后来因为市场环境变化、企业自身改革不到位等原因,逐渐丧失了市场竞争能力。到2010年前后,由于全球钢铁业衰退,国内钢企纷纷减产甚至倒闭,重钢的困境更加突出,开始大批裁员,生产经营每况愈下。
为了挽救重钢,重庆市在2011年启动了对重钢的重组,将重钢集团纳入市政府直属企业,由资产经营公司管理,同时引入中国中钢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对重钢进行了结构性调整——这也是当年重组昆钢后,中钢集团再次出手重组云南的另一家大型钢企。
重组后的重钢,通过关停并转,重新整合了内部资源,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尤其是2016年以后,随着海外钢铁项目被叫停,国内钢铁去产能深入推进,重钢的原料和产品竞争力迅速提升,不仅成功抵御了海外钢企的冲击,而且在国内钢市低迷的时刻实现了逆市飘红,行业地位得以全面恢复。
目前,重钢具备年产钢水1000万吨、钢材1000万吨的能力,位列全国大型钢铁企业前列。2017年,重钢实现营业收入1228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归母净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21.3%,效益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所谓的”僵尸企业“主要是指连工资都开不出,需要依靠政府补贴、银行不断输血生存的企业,这类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是很难存活的。重庆钢铁公司虽然2011年以来出现亏损,但从生产经营情况来看,职工、各类债权人利益仍然得到了必要的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还在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并不代表着重庆钢铁公司是所谓的“僵尸企业”。
重庆钢铁公司2011年盈利21.77亿元,2012年开始亏损主要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供需关系严重失衡,钢铁企业普遍经营困难等影响,其2016年预亏幅度增大,还主要源于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和会计准则,对钢铁行业持续低迷,市场预期不能很快好转的情况下,计提了较大金额的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上述财务处理并不代表企业的实际亏损和企业的资产已经贬损。
2016年重庆钢铁公司继续实施提质增效和扭亏增盈措施,生铁、钢、钢材产量同比实现稳中有增;同时积极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和高端精品产品研发,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7.41亿元。这既表明重庆钢铁公司2016年在钢铁行业整体不利经营环境下经营业绩好于同业可比企业(中钢协会员单位钢企业绩情况),也意味着公司在2017年业绩扭亏的经营基础更好。
重庆钢铁公司正在结合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和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政策要求,积极谋划包括实施市场化债转股在内的债务重组化解公司债务负担过重问题,以及通过实施资产重组等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状况和业绩,为持续经营和业绩改善形成有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