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基金会赚钱吗?
从企业性质上,慈善基金会属于非营利性组织(NGO),主要作用是募集、管理和使用善款。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间组织登记办法》的规定,基金会可以从事一定规模的投资活动,以实现资金的增值,但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内95%的基金会都没有做到真正的“慈善”。一方面是由于注册门槛过低导致的社会组织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监管不到位导致的腐败案频发。
以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为例,自2016年成立至今,其公益项目涉及救灾扶贫、文化教育、健康卫生等诸多领域。在对外宣传中,该基金会自称募得款物合计超过34亿元。然而,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18年底,该会拥有的银行存款余额也只有7.01亿元,资产总计也不过10.25亿元。除了已经使用的资金之外,剩余的钱都放在那儿睡大觉呢?难道这近10亿资金不会产生利息损失?这些资产不进行合理投资,每年只能以低利率存放银行获取利息收入,如此巨大的资金体量,按5%的年收益率计算,每年只利息收入就能达到5000多万元。 这近10亿元的巨额资金究竟去了哪儿?为何只公开了7.01亿的存款,其余的资金去向却只字不提?
早在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之际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就以“小额迅速、快捷高效”为理由,斥资3000万元成立了深圳市前海汇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欲涉入P2P网贷行业。只不过后来因为监管政策发生变化,才不得不于2016年注销了该公司。 根据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委托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认定有关事宜的通知》,民生银行作为受托机构,负责审核鉴定慈善信托计划等专项基金捐赠的税前扣除资格并予以公示。
根据通知,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基金会申请享受税前扣除政策的,应提供以下材料:设立或变更时的审批文件复印件,包括工商登记证件副本复印件和个人签名授权书、审计报告复印件; 年度工作报告; 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年度财务报表和本年度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 纳税证明复印件。 从上述材料来看,所谓的“公益性捐赠”实际上就是社会企业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后,以自己的名义将筹集到的资金投放市场赚取收益并将盈余全部用于公益事业的一种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