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新常态?

汤禹涵汤禹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在2014年写的关于“新常态”的论文,当时写了五部分,分别是引言、现状描述与问题分析、概念阐释(宏观)、概念阐释(微观)、政策建议。这次就按照这个顺序粘过来看一下。因为是四年前写的,可能一些数据不是那么准确,但是大体情况是这样的。

引言 新常态是近几年国内学界和政治界热炒的概念之一,它是一个涵盖范围极广的概念系统。要深刻把握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本文拟从当前学术界对新常态的研究状况入手,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对新常态的若干重要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现状描述与问题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出口拉动,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非常低。改革开放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制度遵循“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这一原则体现到分配领域就是“劳动多贡献,资本多获益”,这种分配格局导致了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的下降,居民储蓄率和投资率不断上升。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私有产权的保护,要素投入中的私人成分增加,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益也变成了工资,这一部分收入进入个人部门,使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逐渐向个人倾斜。但总起来说,过去经济发展主要靠政府和企业来推动,消费的贡献率低;今后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居民消费带动,投资的贡献率会降低。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必须改变过往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局面,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动力,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调整现有经济结构和体制改革路径。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消费增长,如扩大消费信贷、加快房地产税立法步伐等,但这些措施的效果有限。未来还需出台更多的配套政策,以刺激消费持续增长。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构建一个市场经济体系,但这个体系还很不完善。在新常态下,我们需要加快改革进程,特别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和建设现代财政税收制度。只有市场机制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们才能真正建立起市场导向的新经济运行机制,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周茹倩周茹倩优质答主

中国经济新常态包含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增长动力更多依靠劳动价值率的提高和科技进步,而不是简单的生产要素投入;是经济发展更趋成熟、实现健康和可持续的增长;是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动力上,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未来三年,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