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企业的净利润?
提高利润的方法无非就是开源和节流。 所谓“开源”,就是想办法增加销售收入;而“节流”,就是尽量控制成本开支,减少费用。 在企业经营中,收入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销售产品/服务)以及营业外收入(如政府补助)等。要想增加企业利润,无非从以下方面入手: 多创收、少支出,多赢利!
1.加强主营业务管理 通过加强主营业务管理,努力开拓市场,从而增加主营业务收入,是促进企业利润增长的核心。例如,同是家电生产厂家,海信主要做电视,长虹主要做空调,虽然两者都有冰箱产品,但在经营中,应该各有侧重。因为消费者选择电器产品时存在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如买了海尔的洗衣机,一般会再买海尔的冰箱,买了格力空调也会考虑购买格力冰箱——这就是主营业务带来的必然性消费。做好现有主营业务的工作,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2.调整主营业务结构 如果企业主营业务结构不尽合理,也应该做出及时调整。比如某家服装企业,其主营业务主要包括女装和童装,但经过调研我们却发现,该企业的男装产品市场占有率很低只有5%,而在国外这个行业,男装占比最高可达70%,该企业通过调整产品设计,增加男士系列款式,从而扩大营业收入,提升利润水平。
3.积极开发新客户 对于一些业务人员来说,维护老客户比开发一个新客户要容易得多,而且新老客户的销售额相对固定,因此很少被关注。事实上,任何企业都有资金、精力和能力不足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把主要资源用来专注服务好关键客户就能达到目标。 当然,这里的关键客户是指那些能为企业带来大部分收入的客户群体。
4. 谨慎投资,防止浪费 对于企业来说,每一笔钱花得都要有价值,特别是那些风险投资项目,如果把握得当,往往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同样,在采购过程中,如果能做到货比三家,也能省下不少钱。
影响净利润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的收入水平,二是企业的成本费用,要改善企业的净利润水平,从这两个方面都是有操作空间的。
第一,拓展企业收入来源,增加收入规模
拓展收入来源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现有项目上做加法,通过产品品类创新、新产品开发、提高客单价、增加促销频率等方式提高收入,在现有业务之外尝试探索新品类、新市场、新产品,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这需要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创新激励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营造鼓励试错、大胆创新的文化,才能不断给企业输入新鲜血液。
第二,聚焦高收入低费用的业务项目
企业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可能存在收入水平和成本费用高低不一的情况,要改善净利润首先应该聚焦高收入低费用的健康业务,通过各种方法扩大这类项目的投入,放大其杠杆,通过这些优质项目的盈利来反哺其他业务。
对于高收入和高费用并存的业务,要注意这类业务可能陷入无休止的同质化价格战的竞争状态中,需要思考如何通过业务调整、产品迭代、模式创新等手段来解决这类业务潜在的增长天花板,防止内耗消耗了企业的精力。
对于低收入低费用的业务,暂时保持正常运营即可,防止发生收入低于成本费用的情况。
对于低收入高费用的业务,要尽快切断这类业务的资金供给,寻找机会尽快终止此类业务继续亏损的状况。
第三,提高盈利能力,改善运营效率
企业的利润水平主要取决于业务模式、产品定价和运营效率,如果业务模式或产品定价是固定不变的,那么提高盈利能力就取决于运营效率的改善。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可以从提高人效着手,通过招聘培训高能力的员工、实行末位淘汰制、建立绩效激励制度、设置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通过这些手段对企业的人员和组织进行优化,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进整个企业创造利润和改善成本支出。
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还可以从提高货损率着手,货损是零售行业常见的成本损失之一,通过改善货损率可以大幅提高利润。比如,某商业连锁集团在成立之初由于货损率过高导致利润无法达标,后来集团采取了一系列针对货损的控制措施,严格管理收货、验货、入库、理货、存货、销售等每一个环节,要求对每一批货品在入库前都要进行严格抽检,在货物入库后按照商品品类、货品批次严格进行分类和码放,在销售环节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出售。经过一年严格的货损管理措施,集团的货损率由4.5%降低到了1%,提高了企业利润水平。
总而言之,企业要从拓展收入来源,聚焦健康业务,提高盈利能力等多方面共同发力,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净利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