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润是多少?
这个真不好随便说,我们公司是做软件开发的,一般一个项目的开发周期是2年左右的时间,期间发生的人员成本、房租、硬件设备采购、项目维护等支出是有可能摊薄到2年里的任何一个月里去的——虽然实际上可能前半年没有发生什么支出,后半年集中发生了很多的支出。因此不能单纯的按照某个月的收入或是某一季度的收入来计算“利润”,因为那样的话,前期开支比较大但是收入比较少的一段时间里的“损失”就无处体现了。
至于有人说按照税后的净利润计算“利润”,我想说的是现在的软件公司都是按照收入*13%的税率纳税的,当然这种税收是在收入确定的前提下才能计算的,如果像您所说的把税后利润作为计算“利润”的依据,那么请问您计算出来的利润数字又有谁能够保证正确呢(会计估计误差在所难免)? 另外,对于软件开发这样一个技术驱动型的行业来说,产品的研发费用往往会占比较高,对于这类企业的“利润”计算应该比照工业企业或是销售行业的做法吗?我觉得是不合适的,因为软件开发行业本质上属于服务行业而不是工业或者贸易业。
总之,个人认为对于“利润”的计算应该尽可能准确但不必过于苛求详细,避免人为调节的痕迹。
一般而言,企业利润有销售毛利和销售净利两种。
毛利润
在销售时,按照商品或服务的收入减去该商品的进价(或服务的成本),就是企业在该笔销售行为中赚了多少钱。通常称这个指标为“毛利”。如果再把毛利去除以销售收入就是所谓的“毛利率”。
净利润
如果把企业所有发生的费用都从销售收入中把所有的费用扣除掉之后,如果还有剩余,就是企业的“净利润”。如果有不足的情形,则为亏损。
“净利润”是“毛利”扣除所有经营相关费用后的剩余。费用通常包括人事费用、行销费用、行政一般费用、利息费用、所得税等。在扣除的费用中,有些是变动的、有些是固定的。变动费用的增减和企业当期的销售业绩有正相关,比如说销售成本、销售服务费用、行销费用等。
和当期的销售业绩没有明显关系的费用为固定费用,比如人事费用、一般行政管理费用、利息费用、折旧费用、租金等。由于固定费用不因当期业绩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如果业绩成长时,这些费用分摊到单位收入或单位毛利中就会减少。而使利润的百分比成长幅度大于业绩成长的幅度,我们称之“杠杆”效果。一般来说,企业的固定费用越高,业绩成长时,利润的成长率比业绩的成长率就越高,利润的杠杆效果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