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价泡沫为何没破?

国骜友国骜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因为中国房价的组成和美国不一样,中国的房价是由“土地价格+建筑成本+税费+装修费+利润”组成的(当然还有各种交易费用,比如银行手续费、中介费等等),这里的土地价格是指政府土地出让时所收取的土地出让金,这个钱是直接进国家的财政账目的,和当地GDP一起算入各地政府政绩考核之中。所以在中国所谓“地价”是一个被严重高估的概念。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来看土地的成本在房价中所占的比例究竟有多少。我以北京为例做了一次粗略的统计,根据链家网数据显示,北京市二手房平均单价为48567元/平方米,新房普通住宅(144平以下)的平均价为43382元/平方米,而同样来自链家的数据告诉我们,北京的平均出租回报率仅有1.04%——这意味着如果只计建造成本、税费和装修款,新房甚至二手房的价格其实都远不到平均单价比例的1/4;而如果考虑到房贷利息的话,这个比例还会更低。(关于房贷利息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公式为:还款总金额=贷款本金×(1+利率)×时间,例如按商业贷款基准利率4.9%,贷款期限不超过20年计算,则还款总额约为本金的2倍,也就是说房贷造成的房价下跌几乎接近0。) 因此可以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构成中,地价部分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美国,其他各种费用(含税)也高于美国。

既然土地价格在房市中的占比过高,那么当需求萎缩的时候(例如金融危机时人们对未来预期收入下降),地方政府为了维持财政收入(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必然继续抬高土地价格,而这势必会降低楼市的需求,导致房价进一步走低……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中国房价的暴跌比美国更困难,虽然理论上说中国房地产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是受到政府的强力干预,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土地拍卖市场的控制,使得暴跌成为不可能。但暴涨显然更容易出现。

敬天辰敬天辰优质答主

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萨伊定律”,就是说只要能够卖出去的东西,就一定有人买。西方“有用即有价值”的理论正是如此。房子也一样,只要能够盖出去,就一定有人去购买。在现实世界里,我们还尚未发现“萨伊定律”失效过,也就是说,我们尚未发现哪个东西能够生产出去,但是就真的没有使用价值。即便是战争,都有无数的人去参加。这也证明,“需要”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人们认为有用,就有用,人们认为可怕,就可怕!

有人把房价和粮价的泡沫作了个对比。其实这二者有很大区别,首先,粮价的高主要是由供给不足造成的;而且粮价即便有泡沫也不大,粮价下跌,人们照样会消费;即便是过剩,也能够储存下来。而房价不同,价格高主要是由需求拉动的,它没有需求定律;价格虚高,就是泡沫了,因为房屋的租金,很难去支撑这么高的房价。一旦房价下行,人们就不购买了,这就是为什么粮价可以跌而房价跌不了的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房价的高,其实并非是泡沫,而是人们对它有需求,只不过不是实际需求,而是心理需求。人们相信房价不会跌,所以就要买。这个规律可以用一条曲线来加以证明,这就是房地产专家任志强先生提出的“任氏曲线”。

不过,也有人认为“任氏曲线”不灵了,这个曲线其实只是对过去十几年房价上涨规律的总结,对未来的房价走势,仍然要打上一个问号。笔者认为,房价仍然将继续上涨,之所以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初房价陷入僵持状态,是人们对房价短期走势产生了怀疑。在国家4万亿的投资计划出来后,人们相信中国的经济将走出谷底,并开始新一轮增长,房价不会下跌,从而纷纷出手“抄底”,这种购房行为又反过来推动了房价的继续上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房价是否下跌,从理论上只受到一个因素制约,那就是人们相信它下跌了,这跟股市一样,在股市里,所有的股票都是不跌的,只要人们继续做多。如果人们都不做多,那就全跌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房价能否跌下来,全在于人们的信念!

从实际需求上来说,中国的房价早该跌了,但为何没跌呢?因为中国的房价并未“高处不胜寒”,还有很多人可以继续购买,他们认为房子价格还能再高。而在中国目前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混合型体制下,实际意义上的供需双方之间的博弈,即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是不占主导地位的。真正具有话语权的是政府,因为政府手中有土地资源和规划指标。因此,购房者的理性对房价影响不大。如果按照人们的实际需求,中国很多城市还有80%的住房需求没有释放。而根据国家的规定,城市必须保持15%以上的土地留作储备用地。因此,只要地方政府存在,土地就不会缺少供应。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说,城市化的过程还在进行中,人们对住房的需求还很大。因此,从整体上说,房价的下跌也就无从谈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