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怎么赢得未来?

卫奕瑶卫奕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面临的选择和问题都很复杂。如何评价当前的中国经济?我同意“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判断。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中共十五大上提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再到今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因此可以说,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经历了从生产力极度落后(一穷二白)到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一直在追求美好生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这过程中,我国的GDP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不断上升。2014年我国GDP总量已经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同时,我国的人均GDP也在稳步提高。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87年至2013年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增长情况如下: 从全球平均水平来看,我国目前虽然人均GDP水平还很低,但是增幅很快。在1987年到2013年间,全球平均人均GDP增长了2.4倍,而我国人均GDP则增长了5.1倍。即使与经济发展程度接近的中等收入国家相比,我国人均GDP的增长速度也是很高的。例如,同为金砖国家的印度和巴西,1987年至2012年年均分别只增长了1.5%和1.2%,同期韩国也只增长了2.2%。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可以说我们的祖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的人均GDP依然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而且,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数量多,按照人均GDP排名,我国甚至位列低收入国家之列。所以,在我国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于大家关心的经济增长问题。去年我国的GDP增长率为7.7%,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继续维持在7.3%的水平。应该说,在人口规模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经济能保持在7%以上的增长率是非常不容易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现在的GDP增长率是被高税收和高成本压制的结果。我的看法是,现在的GDP增长率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需求,另一个是供给。税收和成本只是影响供给的因素之一,而且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关于需求方面,目前宏观调控的重点就是保持总需求的稳定增长。而供给方面,一是要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二是要在合理的成本结构下增加投资和消费,尤其要扩大有效投资。 现在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需求拉动的增长转变为供给驱动的增长。这是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

马建新马建新优质答主

要赢得未来,必须依靠改革。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了9.8%的平均增速,在全球绝无仅有。但也因为高速度,一些隐性矛盾被增长所掩盖,而一旦速度放缓,矛盾开始暴露。改革是一场革命,只有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为中国赢得更多的“发展红利”。

一是要实现新的发展路径,把改革的重心转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方面。当前,无论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最难的不是找到发展路径,而是改革路径。如果在社会政策托底、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不加快改革,要实现新的发展路径将困难重重。

二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理顺。政府如何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是最大挑战,这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只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才能源源不断地释放制度红利和改革红利,中国经济也会拥有更大韧性和潜力。

三是破除城乡、区域、行业、要素市场等方面的二元结构,不断激发和释放内需潜力。二元结构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活力。比如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无法释放巨大的人力资本能量,也难以全面激发内需活力。还有行业垄断等等,都应通过改革破除各种二元结构,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