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时gdp第二?
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的GDP总量达到了5.69万亿美元,按季度增长比例计算,一年下来就可以达到14.35亿美元,两年下来就可以超过美国。 (一)中国经济增长率常年高于美国 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一直都比美国快很多。2008年中国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还高达8%以上;而次贷危机后的2009年美国经济进入负增长区域,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9.2%;到了2010年的时候,中国经济增速更是一路高歌猛增到10.6%。
如果未来中美两国继续按照目前的速度增长,中国的GDP将在3年内超过美国。但如果考虑通胀因素,我国的实际GDP增长率要明显低于美国的名义经济增长率,超美进程将会提前。 (二)人民币升值空间很大 除了汇率因素外,需要考虑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因素——美元指数。目前美联储仍然没有加息的迹象,美元指数依然保持在较低水平。此前美联储已经多次表示,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加息。可以预见在短期内,美元指数不会升得太高,对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相对较小。
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人民币汇率会有一个逐渐升值的过程。 (三)国际环境有利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影响远小于发达国家,中国经济率先恢复增长。且全球主要国家都在施行量化宽松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空间非常广阔。同时国际上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也有新的定义和认识。这些都对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地位提升有重要意义。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万亿美元左右,超过日本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1.5%,居世界100位以后。居民收入分配基本稳定,基尼系数为0.481,比2000年增加0.043。工业增加值接近2万亿美元,制造业产出居世界第一位。国家财政收入8万多亿元。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世界第十一位跃升到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18万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近100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9000美元,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万元和1.6万元,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总体小康(the overall well-off life)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设想过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他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第一步是到上世纪80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到上世纪末,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第二步,也就是上世纪末要达到的小康水平,只能是总体性的、不全面的小康。
2010年,我国GDP达到39.8万亿元,折合美元6万亿美元,人均3850美元左右,超过世界人均GDP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升至世界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