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区几个?
全国共有国家级开发区65个,包括14个综合保税区、31个出口加工区、20个保税港区。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对境外投资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为了便利企业对外投资,国家商委印发了《关于建立外派员工工作档案制度的通知》,要求境内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或境外投资项目时,必须制定项目人员外派方案,建立外派员工工作档案,明确外派人员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岗位、驻外时间、学习培训等情况。
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90.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1.3%;新签合同额2004.2亿美元,占全球投资协议金额的1.6%,比上年减少28.1%。 从区域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吸引中国投资达668亿美元,同比增长7%,占比56%。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地区引资额分别达到162.4亿美元、111.8亿美元、179亿美元和39.8亿美元,同比均有所下滑。
在投资目的地方面,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国家投资了615亿美元,同比增长5%,占亚洲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11%。在欧洲和中东欧地区的16个国家里,有12个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国家的吸收外资总额为847.8亿美元,同比下降4%,占欧洲、中东欧国家吸收外资总额的26%。
379家国家级开发区
2623家省级开发区
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开发区总量 国务院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座谈会召开4年,全国各类开发区数量比2012年净减少336个,但2015年,全国2194家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849.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4%。全国各类开发区正进入“升级时代”。
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为统筹协调和规范有序发展各类开发区,必须严格控制开发区数量,稳定开发区总体规模,今后各类名号的开发区都要纳入同一批准目录,实行统一管理。严格控制开发区数量增长速度,原则上每个县(市、区)的开发区数量不超过1家。确因发展需要调整开发区总量和规模的,按照“整合为主、有增有减、上大汰小、集中发展、优化布局、提升效益”的原则,省级人民政府要及时调整,报国务院备案。不得将开发区称谓用于冠名学校、商业项目等其他无关领域。
同时,开发区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等实际条件,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坚持合理规划,防止开发区过多过滥和规模过小,防止开发区同质化和低水平、恶性竞争,防止换块牌子、重复建设。坚持循序渐进,开发区建设要量力而行、控制规模、合理选点,新设(扩区)开发区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突出产业功能,原则上布局在市、县中心城区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