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先进原因?

邵红慧邵红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中国的教育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虽然这个“注重”可能并不充分); 中国学生从初中就开始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这些学科所需要掌握的定理、定律都是在高中就学习完并且掌握的; 而在美国这样的国家,很多高中生甚至连基础的微积分都不会,更谈不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了。

第二,中国教育体制很强大。 很多人吐槽中国高考体系如何残暴,怎么压榨学生的休息时间等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通过高考这根独木桥,能比较合理而且相对公平地选拔人才; 而美国虽然号称“考好学校凭成绩,差学校拼录取”(其实也不尽然),但是其录取模式本质上还是根据申请者的财力、人脉等进行分配,穷孩子想要出头还是非常难的。

因此如果说中国在基础科学上有所突破的话,那么最大的功劳应该属于中国庞大的教育体系,只有在中国这样能够以相对较小代价来培养大量理工科人才的体制下,才是可能的。

至于有人说靠海量试题碾压式训练让学生具有超强的做题能力——难道美国的顶级大学学子就不需要做大量的习题吗? 另外,在基础科学的探索中,体制的作用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本身。

中国虽然在许多领域都实现了突破,但是在很多基础学科如理论计算机、量子物理等等领域的学者却大量流失海外,这些人如果留在国内也会是中国科研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当然,这些流失的人中有不少是带着妻子儿女一起走的,他们背井离乡在国外也过得不甚如意,不少人甚至有抑郁倾向…… 为了引进这些在外漂泊的学者,我们国家做了很多努力,也花了不少心思,甚至不惜降低身份为他们安排接待、子女入学等一系列问题。

然而,即使我们国家做了这么多工作,这些人才中的大部分还是选择了回国发展——因为我们的体制优势是在太明显了!

滑梓菡滑梓菡优质答主

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后,帝国主义国家改变了对中国科技实力的看法。在美国国内,对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视,甚至上升为政治问题。

1961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决议案,批评约翰逊政府忽视中国科技发展,认为这影响到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地位。约翰逊政府不得不有所反应。1962年后,中美两国之间开始了科学文化方面的非官方接触。在1962-1969年间,双方进行了10余次互访。

尼克松上台后,美国改变了对中国的外交政策。1969年3月,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国要寻求一项新的外交政策,以改善美国同中国的关系,并认为:中美两国尽管在国际政治中有严重分歧,但在科学问题上可以进行合作。

在60年代中期,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周恩来、聂荣臻、李富春等提出要大力推动“四化”(实现干部专业化、工人技术化、机构科学化、管理现代化)的建议,得到毛泽东同志的支持。

1965年1月,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说:“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要下决心搞出来。”同年,周恩来、聂荣臻、李富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央科学技术工作座谈会”,在会上,周恩来作了重要讲话,肯定了前一阶段科学技术工作取得的成绩,批评在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中对“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的错误作法;还指出了科学技术工作中应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经过“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实践证明:科学技术对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增强国防实力的作用日益重要。中国必须重视科学技术,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