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被谁给搞的?

鲍生赦鲍生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举两个例子,一个国外的,一个国内的。 先来看国外的。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有两次重大飞跃。第一次是战后恢复时期(45-52)GDP翻了1倍;第二次就是战后新复兴时期【80年代里根时代(81-89)】GDP又翻了1倍多。 那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呢? 在战后恢复期美国宏观经济政策中两个最重要的工具其实是利率和美元,利率不用说降低贷款利率刺激投资,美元则通过出口退税等手段增加美元流动性,当然这两个手段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那么再来看看八十年代的美国是怎么搞经济的? 里根政府一共使用了四个宏观调控的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这里只讨论前三个。 先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里根时代之所以能大幅度削减政府开支而不用担心经济衰退有两个原因:一是里根当总统之前,共和党在参议院和中产阶级都失去了执掌地位,因此他们不得不采用妥协的办法,另外就是在当时苏联“军备竞赛”的大背景下,政府在军事上的开支增长迅速,这让里根在削减联邦政府开支的同时不用太担心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再说税收政策。税制改革是里根政府第二个重要的财政政策,里根政府大力提倡减税,降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同时通过政府支出结构的调整(增加国防支出,减少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支出)来满足“财政赤字”的需要并为此制定了一个“长期计划”,这就是后来被称为“里根经济学”的内容。最后来说说外贸政策,里根政府一方面依靠宽松的货币环境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另一方面凭借庞大的海外贸易和巨额的顺差(90年达到746亿美元)为美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明白的就是一个问题:在经济腾飞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这场变革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包括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换句话说,在经济腾飞的背后实际上是市场化进程的加速。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同样出现了飞速的增长,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到2010年的93227亿元(现价),年均增长率超过9%。同样是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两大法宝,不过我们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下利率的作用,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不到决定作用,因此利率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就无从谈起,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3年之后我国的宏观经济一直把调控利率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

同样是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出口换汇为主转变为现在的进出口贸易平衡。

朴修远朴修远优质答主

中国是贸易强国,但是中国不是品牌强国。我们的经济实力一直在增长,但是我们的品牌影响力似乎并没有跟上我们的经济增长的步伐。大家都知道中国制造的产品物美价廉,却很少人知道中国有物美价廉的品牌。那么在我们的品牌能力上究竟输在了哪呢?我们真的应该停下来思考。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9.9%,是发达国家GDP增速的3倍。而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有的份额也由1.6%成长至11.5%。2013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进出口贸易国。中国经济发展被世人所瞩目,然而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中国品牌总体上依然不够强大。

据《福布斯》2012年全球2000强企业调查显示:在上榜的129家中国企业中,品牌价值达到百亿以上的企业仅有茅台、中国移动、工商银行、中国石化、联想和招商银行6家,分别位居全球第304、597、659、738、1178和1943位,品牌排名远落后于企业排位。

2008-2011世界最具品牌价值100强企业名单中,中国企业(不包括中国台湾、香港)仍然没有入围。2010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中,我国仅有港台的“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行”入选,排名为第五十六位和第九十一位。

在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金融领域,我国的2012年《世界品牌500强》金融银行企业榜单中,美国占据50个席位,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的金融机构入选在20个左右,中国无一上榜,排名位次最靠前的是瑞士信贷,位居第51位!在2012年“世界最具影响力品牌500强”中,中国也无一家银行入选,排名最近的是第499位的花旗银行。

同样,在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食品饮料领域,《中国品牌-哈佛视野下的中国品牌发展战略研究》指出,美国食品品牌的价值占美国食品业总价值的80%以上,而中国仅有12%左右。在世界十大最有价值的酒类品牌中,美国有三家企业入选,中国仅有台湾的“中国国酿”入选。

由此可见,中国是贸易强国,品牌弱国,贸易红利并没有惠及我国的民族品牌,我国的国民经济总量与品牌经济实力严重脱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