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被谁给搞的?
我举两个例子,一个国外的,一个国内的。 先来看国外的。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有两次重大飞跃。第一次是战后恢复时期(45-52)GDP翻了1倍;第二次就是战后新复兴时期【80年代里根时代(81-89)】GDP又翻了1倍多。 那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呢? 在战后恢复期美国宏观经济政策中两个最重要的工具其实是利率和美元,利率不用说降低贷款利率刺激投资,美元则通过出口退税等手段增加美元流动性,当然这两个手段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那么再来看看八十年代的美国是怎么搞经济的? 里根政府一共使用了四个宏观调控的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这里只讨论前三个。 先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里根时代之所以能大幅度削减政府开支而不用担心经济衰退有两个原因:一是里根当总统之前,共和党在参议院和中产阶级都失去了执掌地位,因此他们不得不采用妥协的办法,另外就是在当时苏联“军备竞赛”的大背景下,政府在军事上的开支增长迅速,这让里根在削减联邦政府开支的同时不用太担心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再说税收政策。税制改革是里根政府第二个重要的财政政策,里根政府大力提倡减税,降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同时通过政府支出结构的调整(增加国防支出,减少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支出)来满足“财政赤字”的需要并为此制定了一个“长期计划”,这就是后来被称为“里根经济学”的内容。最后来说说外贸政策,里根政府一方面依靠宽松的货币环境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另一方面凭借庞大的海外贸易和巨额的顺差(90年达到746亿美元)为美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明白的就是一个问题:在经济腾飞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这场变革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包括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换句话说,在经济腾飞的背后实际上是市场化进程的加速。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同样出现了飞速的增长,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到2010年的93227亿元(现价),年均增长率超过9%。同样是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两大法宝,不过我们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下利率的作用,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不到决定作用,因此利率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就无从谈起,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3年之后我国的宏观经济一直把调控利率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
同样是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出口换汇为主转变为现在的进出口贸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