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改革?
1、改革不是想改就能改,需要具备很多条件; 2、经济上的计划与市场,政治上的民主和集权,社会生活中的公平与效率等等,每一个方面的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逐步完善、适应和深化; 3、分配制度和就业制度的改革,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其他人致富; 4、农村和城市需要同时改革,农业靠工业支持,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是经济发展的本质所在;
5、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意味着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权的界定和保护,法制建设等等都需要配套进行; 6、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过程中最为复杂和难的,它关系到权力如何分配和制约的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马平川;
7、社会的公平问题一直是改革的焦点,贫富过分悬殊会影响稳定,所以税收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 8、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和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大系统,需要统筹考虑及治理。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方面,如教育、文化等也需要进行改革并完善。 目前看来,除了土地制度和房地产问题外,其他方面的改革都在顺利推进,而土地制度的改革似乎又看不到什么头绪(房地产泡沫太大,调控不敢放松),目前的改革还是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
随着经济的腾飞和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改革也不能只盯着物质生活,还要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改革仍然在路上....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我们党总结建国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总结世界形势发展的变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体系。
在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方面,按照“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和危机处理制度,使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方面,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推进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