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中国的左右之争?

宣海军宣海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点不一样的,中国现在左派跟当年毛时代的左派不是一个概念。 现在的左派更倾向于社会公平,而不是“一大二公”,毕竟改革开放40年让我们整体生活条件都提高了,大家也不至于再过吃粮都吃不起的日子了。所以现在是左派主张缩小贫富差距,右派反对进一步降低税率。

以前的左派可不是这样想,以前的左派是要消灭私有制(包括私有财产),实现社会资源分配的绝对平均化,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当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暴力手段革命的方式打倒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这种左派学说就是经典马克思主义。

当然马列主义也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最终会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所以他们还是乐观的。 但是中国现在不是这种状况。首先我们没有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相反我们正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快速前进,第二我们的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还远远没有达到生产力高度发达的阶段。第三我们没有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虽然穷人富人的矛盾比较突出,但是还没有达到非暴力不合作的程度。第四最重要的是我们还有强大的军队和坚定的意识形态指导。

所以,当下的中国不具备走共产主义革命道路的条件。那么既然不选择革命路线,又不想放弃马列主义对社会的解释能力。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神奇的词儿,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里面的特色两个字很有意思,它暗示了我们正在走一条不同于苏联模式但却又是马克思主义的路子。而这条道路的核心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

显然,这条路是符合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的。它既体现了公平(因为不管怎么发展终究会促进公平),又保证了效率(发展才是第一要义)。所以我们看到了高铁、航母、北斗卫星、天眼、量子科学等一大批科技实力上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当然,发展过程中有失有得,我们有庞大的中产阶层,也有巨大的贫富差别。我们面临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也面临着我们这一代甚至下一代人可能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未来社会的迷茫。 但我相信,只要方向是正确的,哪怕过程中会有坎坷,最终总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至少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这个目标。

任淑羽任淑羽优质答主

中国没有左右争议,有的话也是来自西方的投射或自我投射.。从本质上看,东方民族国家和西方的民族国家是不同的。西方的民族国家是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混合构成的,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是不矛盾的,这两者可以相得益彰。

东方的民族国家基本不存在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并驾齐驱,二者在很多领域是冲突的。东方民族国家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互不相容,甚至势不两立。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只存在一个,要么相互斗争,要么此消彼长。因此,东方民族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难以和谐相处。比如,在日本,“皇民派”就是民族主义派,而左派知识分子是自由主义派。“皇民派”以“保日本必保天皇”为口号,在社会上宣传日本要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号召大家拥护天皇,为天皇建功立业。

“皇民派”甚至提出“王政复古”口号,主张日本向19世纪中期的封建时代回归,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同时,为了实现日本强国目标,可以向海外扩张。左派知识分子则反对日本封建制,认为日本应该成为一个自由主义的大国。但是,日本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其生存空间非常狭小,在生存压力和经济发展动力的双推下,很难接受左派知识分子的自由主义主张,所以民族主义占了上风,“皇民派”在日本大肆横行。

从某种意义上说,19世纪末日本的“民权启蒙运动”失败了,这是日本的民族主义思潮压倒自由主义的表现。在韩国,19世纪末叶开始在知识分子中出现了民权派,这一派是自由主义派,受到了中国的维新派和日本的自由民权派的影响。

他们主张“联华排日”、政体改革、议会开设等。但是当时的民族危机迫使民族主义运动首先兴起,民族主义在斗争中压倒了自由主义。在中国,这种状况也长期存在,虽然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一直被左派称为“旧中国”,但那时的中国,民族主义的压力也使自由主义难以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中国在20世纪前几十年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民族主义思潮一枝独秀,自由主义难以生长。后来,尽管左派和右派的对抗一直没有停过,但是,对抗的双方都是民族主义,二者都强调民族利益。中国右派的自由主义特征远远不如日本和韩国右派显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