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紧缩会影响贷款吗?
先说结论,在信用债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的时候,为了维护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中央银行会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持基础货币供给。 这里就涉及到对“流动性”的理解。通常我们所说的流动性,是无风险利率(或称之为资金成本)。它反映的是借贷的交易费用。当市场出现流动性恐慌时,投资者会竞相出售资产,从而推高价格,这实际上是资产需求下降导致的价格下跌;无风险利率上升,即人们愿意支付的利息率上升。在这过程中,交易者损失了本金--因为卖出资产所换来的现金,要少于买入资产所付出的现金。所以,从整个社会来看,当市场上出现了对流动性的恐慌时,实际发生了本金的损失。这种为了维持流动性的增加,实际上是社会总本币价值的减少。
从长期来看,如果央行不增加基础货币供给的话,市场对于流动性的恐慌最终会将本币贬值到零。也就是说,央行必须增加基础货币供给,以填补市场在恐慌中损失的本币数量。 这就是央行为什么要在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两次降准的原因。在2014年11月之前,市场对于流动性的担忧主要来自于外汇储备快速下滑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暴露。在当时的政策选择上,有保外汇和稳增长两个目标。央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贷款流向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抑制资金流向投机领域。结果,在2014年下半年,经济增长放缓和通缩的压力都显现出来。面对这样的困境,货币政策选择了放松。
不过,这次政策的调整并没有完全消除市场的疑虑,反而使得“钱荒”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市场原本将央行当作是“唯一”的监管者,而现在央行却显得束手无策,其他监管者的作用也难以发挥,于是市场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心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在这种环境下,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使市场出现大幅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