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款说明什么问题?
1.校园贷市场确实存在,但校园诈骗问题更严重 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校园贷,甚至有人亲自上过当。比如之前流传很火的高校学生被骗光生活费的事件,一个大学生被骗走23万,而其父母都是农民工,赚的都是辛苦钱。这些骗子的手法基本都是以低息、免抵押、快速放款为诱饵,吸引大学生借款,然后收取各种各样的费用,最终钱没到手,人还背了一屁股债务。
当然,不是说校园贷市场就全都是这样的骗子公司,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骗子公司占到了整个校园贷市场的比例非常大。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共792万人,而这其中,每年需要还款的只有635万人,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10个学生当中就只有不到一个人需要还款。 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校园贷平台放贷的数量都非常小,单笔最高额度也只有一万元,而且绝大多数平台的借款人人数也极少,最高的也不超过一千。所以从数据上看,校园贷平台“放出去”的钱其实并不多,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其他类型的借贷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但这并不意味着校园贷市场就不需要规范,实际上,目前校园贷市场上存在的很多问题比诈骗更要命。 比如,一些不法机构或个人通过校园贷的方式放贷,利率之高让人望而却步。以人人贷为例,它规定的年贷款利率是20%,加上各类费用,实际利率可能高达40%~50%,已经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上限(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年利率24%)。
有些校园贷平台存在审核不严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借贷资金被挪用,最后流向了网络传销或者赌博等非法领域。还有的平台存在信息泄露的问题,应该及时完善相关机制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总之,现在的校园贷市场还是一片混沌,各种乱象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行。
2.校园信贷有需求,但需要进一步规范 目前我国在校高中生和大学生大约有两千多万人,他们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一部分人消费时非常理智,而另一部分人往往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很容易在购物时冲动消费。 无论是哪种群体,一般来说,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父母的资助,一般不会自己独立赚钱。在使用金钱时往往没有太大的压力,一旦没钱花了,要么跟父母再要,要么去借。
随着移动支付的不断普及,现在的孩子接触网贷产品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以前。他们先是用花呗、信用卡透支未来的现金流,然后是借呗、微粒贷等各种小额贷款,最后实在还不上了,就可能走上偷拿父母钱财的路子。 无论是信用卡还是各种小额网贷,本质上都是消费信用贷款产品,和信用卡分期付款的性质差不多。区别就在于,信用卡是由银行直接把钱打给商家,而网贷则是直接打到贷款者的账户。 但无论怎么样,这些贷款的产品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未来可预期收入的流入才一次性让渡出目前的收入。如果将来收入不能按时足额入账,那么还钱就会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