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要投资吗?
必须明确一点事实,任何一次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不能阻止危机的到来,也只能尽可能延缓其到来的时间,减少危机爆发的程度。这就是凯恩斯所说的“宏观经济政策毫无用处”(凯恩斯语)的意思。在金融危机不可避免的前提下,我们只能想办法尽可能的减轻金融危机的影响。 其次,我们要清楚认识到一个道理,货币主义主张的一个中央银行的职责就是保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而在实际中也就是维持货币量或者名义GDP的增长;而凯恩斯主张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就是在非均衡的情况下尽量矫正市场失灵,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换句话说,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实际上是要纠正由货币主义引发的市场失灵。所以凯恩斯主张的宏观经济政策在本质上是有效率的,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在本质上并不是最优化的选择。
凯恩斯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凯恩斯并没有否定市场的作用。凯恩斯认为市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起着基础作用,或者说市场机制是经济资源最优配置的重要机制。凯恩斯提出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其实只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他坚决反对政府主动介入市场的做法,因为凯恩斯坚信市场失灵的存在并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从凯恩斯的理论出发,我们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积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市场,防止市场失灵的进一步蔓延。当宏观经济运行出现失衡时,政府应该而且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进行调节,这是凯恩斯主义的最大贡献所在。
第二,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应该局限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个渠道。凯恩斯虽然强调宏观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但是他仍然坚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反对政府介入市场的行为。凯恩斯提出只有当其他方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政府才可以采用直接计划的方式来指导资源配置。因此凯恩斯主张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有限度的,他坚决反对全面计划的经济体制。从凯恩斯的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市场机制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个基本制度,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实行全面的计划体制,即使能暂时抑制危机的出现,却会失去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降低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尽力避免通货膨胀,保持货币供应的稳定。凯恩斯虽然承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调节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但是他同时强调二者必须在稳定价格的总水平下进行。凯恩斯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总比通货紧缩要好。他说:“即使通胀导致财富再分配,它至少是一种转移支付,是把现在消费的未来收入移向当前。”“从长期来看,货币贬值本身并非灾难……除非我们愿意接受失业与通缩,则货币贬值几乎是必然的结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我们必须努力保持货市供给的稳定性。
第四,注重结构调整,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凯恩斯并不否认结构性问题存在,他也看到市场机制在调节供求平衡方面的缺陷。所以他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激励生产和需求两个方面同时展开结构性的调整,从而起到平衡总供求,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凯恩斯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整个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的作用,并不是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结构调整方面没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