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投资审批事项?
投资审批是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要是规划部门、建设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对企业和个体投资者提出的开发、建设意见或可行性报告进行的审查,以确定是否允许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活动。 投资审批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由于投资项目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社会各方面以及投资主体的多重利益关系和影响环境和社会稳定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严格掌握投资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确保投资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同时还要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管理,依法行政,确保投资的安全与有效。
目前,我国的投资审批制度已经建立并得到不断完善,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制度供给的不足,我国目前的投资审批尚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还存在体制性障碍和规则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投资决策的责任机制不健全,政府和企业没有真正从“要我管”到“我要管”的转变。在现行体制下,尽管各级政府都设立了相应的投资管理机构,但大部分仍停留在行政层次上,没有真正成为决策主体,其职能也没有从根本上区别于计划职能。另一方面,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虽然明确了企业是投资项目的责任主体,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将责任推给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因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2.投资决策的程序不明确,效率低下。由于没有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投资决策中的职责权限,加之各部门职责重合交叉,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相互推委的现象,导致效率低下。
3.投资决策的信息不充分,决策依据不实。市场经济要求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是一种全面、及时和有效的服务。但目前我们提供的相关信息是不完全的、有时甚至是失实的,这就直接影响投资决策的科学性。而且,由于各个项目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特点,难以用统一的模式来进行分析论证,也就使得决策依据的不实更为突出。
4.投资决策的监管不到位,违规建设时有发生。目前对立项后已开工的项目,实行监理制的还不多,对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质量监督力度不够,从而造成建设资金使用不当,建设工期延迟,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对已投入生产的项目,缺乏跟踪监管,企业改制、改组、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较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