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份额冻结的原因?
在基金市场中有各种各样的交易行为,而这些交易行为的存在都会影响资产的变化,从而对投资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有一种情况是基金份额的冻结,那么什么是基金的冻结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被冻结的呢? 所谓的基金冻结就是根据法律或者规则的规定,使得基金的资产不能进行流动,不能按照投资者的意愿对基金份额进行处分。这种无法按照投资者意愿进行处理的基金份额我们就称之为冷冻的基金份额。
一般情况下,导致基金被冻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法定事项导致资金冻结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基金公司发生倒闭或者清偿问题的时候,因为基金公司的兑付是有顺序的,首先是支付清算费用和职工报酬,其次才是向投资者返还本金和收益。所以在基金公司出现偿付危机时,为了防止出现更多的损失,监管部门就会限制其资金的流向,将部分或者全部的资金进行冻结,以确保后续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投资人的权益不受损害。 2、协议约定导致基金冻结 这一般都是指在新基金发行的时候,为了稳定新基金的价格,防止散户大量认购,给基金发售造成压力,监管机构会要求基金管理人采取一定措施,如限定赎回或者限制申购,如果规模过大就暂停基金募集,直至符合要求后才能恢复。
当然这些措施都是事先在基金合同中有所体现的。 3、基金参与相关方原因导致基金冻结 一般来说,基金产品要正常运作,需要基金公司和托管人共同协作完成。但是有时会因为一些特定的原因使基金的正常运转受到阻碍,从而导致基金被冻结。比如说托管人不履行相应的职责,导致基金无法进行正常的计算和核算,那么基金就要暂停结算并予以公告;再比如说基金出现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或存在虚假记载的情况,那么监管机构就可以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相应罚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