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为什么划归为北京?
1958年,当时北京是作为首都的,但是人口已经严重超标了(超了200多万)于是开始谋划外迁,最初定在河北涿州,后由于涿州本身人口也较多,且距离天安门太远,不便于领导日常视察工作,于是改为东郊的通县(现在的通州区)。
关于为何选择通县,民间传言有很多,比如说是由于当时的通县拥有北京最大的火车站——通州站和华北最大的长途汽车站——通州长途汽车站;又或者是说是因为当年正在兴建京哈高速公路的时候,发现通州的地理地貌最适合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现代化立交桥,为此专门从通县划出一块地皮建造这座立交桥并沿用至今的西大街—通州北关环岛,当然还有传说中来自上级领导的特殊“恩典”什么的……种种传言甚多。
总之1963年开始,大批单位率先从城内搬往通县,而居民则是在几年之后陆续动迁的。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通州人,我小时候经常听父辈们谈论自己当初搬家时的景象,比如爷爷说起他当时搬家的场景时就总是眉飞色舞,很有些自豪:“咱家可真是赶上了!政府给配了车,直接开进了大院里!那阵儿可没汽车这么高级,就是解放牌大卡车!”(注:当时北京各部委实行的是局级建制,所以称为“**部”,一般不称“局”字。)
记得奶奶也曾跟我们说过她当初来通县的情景,因为是从老北京城区最繁华的菜市口附近搬迁过来的,所以记忆非常深刻,她说当时路非常难走,车子走了整整一天才到新驻地(其实也就是西大街现在的大厂小区一带)。还听说当时由于通县县城的住宅极其有限,不少外单位的职工干脆就在通县县城的街道两侧自行搭建临时房屋居住下来,而一些没有带足够的被褥的家庭甚至直接在街边的砖墙根下过夜,场面极其混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