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品降价的原因?
首先,降价原因有内外之分! 内因包括市场策略失误、产品库存积压或者产能过剩导致供过于求等; 外因则包括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变动以及下游需求释放等因素。 但无论何种因素,最终表现为成本增加或收益减少。 当损失超出企业忍受范围时,降价就成了企业唯一选择,即使因此亏损也不会继续死撑下去。这时候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让位于现金流安全这个目标。当然,这种降价是有限度的,若损失还在企业承受范围内,且下降空间较大,也不是不可能硬扛过去。 不过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降价都是有迹可循的。
其次,降价手段有直接和间接之分! 对于某些产品来说,直接降低售价可能更容易吸引眼球,但却未必能真正达到理想效果。比如一款电子产品原价3000元,直接打折至2500元,表面上看买家节省了500元,但殊不知厂商因此而损失的却是600元(3000-2500),不仅没赚还亏了一点点。
这是因为价格降低后,消费者购买的意愿固然增强了,但这种增强的幅度远没有售价降低的幅度大。换句话说,只要价格降低100元,哪怕只带来50元的收益,也比售价不变情况下多赚了20元。 当然,这种情况是建立在同等销量的基础之上。若是销量增加,即便单价降低,总收益也会上升。 但很多时候,企业并不愿意采用直接降价的方式,因为这意味着牺牲眼前利益换取短期销量,而这种方式有可能影响长期收益。这时候,他们就采用间接降价方式——以减配、减量等方式保持价格不变,通过牺牲部分利益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购买。只不过这种方式能够带来的收益远远比不上直接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