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转换债券有吗?
1998年,上海梅林(600073)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只可转债——“可转债券”,募集资金2.52亿元;到2000年的时候,又发行了“可交换债券”,募集资金4.8亿元。 可转债和可交换债的发行人均为上市公司,这是中国债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开始。 但可惜的是,这两个品种都由于流动性不足而最终折戟,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直到2010年,随着市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利率衍生品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商协会应时推出了一款新的融资产品——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PPN)。 PPN以发行利率低、融资成本低著称,受到市场热烈追捧,成为了当时最火爆的融资工具之一。
随后,2013年和2014年,央行及外汇局又先后推出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和债券回购业务,为企业通过金融同业部门投资提供了一条新通道。 得益于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监管环境的优化,中国企业开始大量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尤其是2014年后,企业债券的发行从审批制改为注册制之后,发行量出现井喷式增长。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我国债券市场的余额已高达210万亿元,仅次于美联储,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然而,尽管我国的债券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在结构和功能上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企业债券的违约事件频频爆出,信用风险持续聚集。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交易商协会于2019年1月发布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簿记建档发行操作规范》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集中簿记建档发行规则》,对公募债券的市场基础制度进行了重建,推动了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发行。
据中金公司研究部估算,今后几年,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将每年为投资者带来近万亿元的收入,这些收入将主要来自发行或持有的债券价格上升所带来的资本利得收入。 可以预见,在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大背景下,未来将有更多创新品种问世,中国债券市场也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