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l型经济?
2014年,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提出“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成本水平”; 2015年三季度,国务院发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评估结果显示,以美元、欧元和日元计价的中国债券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比例分别为3.7%、6.8%和9.5%,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德国和日本; 以离岸市场计,上述数据分别上升至7.5%、10%和13%,成为中国债券市场跨境资金流动的主要来源与渠道, “外资买债”成为金融开放的新兴产业。
2015年12月,财政部发布《境外银行机构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备案报告》,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IB)开始试点参与境内国债期货交易。随后,证监会推出做空机制,引入MOM模型等,加强监管。 2016年以来,央行推行了定向降准、降息,推进融资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贷款实际利率下行,促进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助力中国经济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通胀预期和经济增长的担忧。
2015年底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升。受供给收缩、需求回暖的影响,国际油价连续上涨,突破40美元/桶大关;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也创下近期新高。 在通胀压力下,央行在2015年下半年之后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多次加息。 但2016年的通胀仍然出乎市场的意料。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高达7%。 8月底,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明确,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稳中求进,战略上是加快转型,目标是实现结构优化,方向是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
为了抑制通胀,确保转型升级顺利推进,央行在年内继续加息两次,将基准利率上调至4.6%。同时,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供给侧改革力度,央行相继推出了SLF、PSL等一系列创新工具,并对国开行等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货币政策收紧的情况下,2016年股票市场先扬后抑,整体呈现震荡格局。 尽管宏观经济数据向好,上市公司盈利回升,但流动性趋紧压制股市反弹空间,且市场对于政策转向的担忧始终存在。下半年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外部风险加剧,A股迎来大幅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