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容中国的股市?
中国A股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政策市、体制市。 在这里,政策的力量大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2015年之前的大牛市,是政策推动的。
2016年开始的慢牛,也是政策引导的。 甚至包括今年的暴跌,也有政策的影子——疫情之后国家要恢复经济,A股作为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要被拉一把,于是就有了3月19日之后的暴涨。但是疫情后的经济恢复是有边际效应的,再加上海外市场的起伏不定,国内想要继续刺激大盘上涨,办法实在不多(毕竟不能再放水了)。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在基本面没有发生显著好转的情况下,大盘在4个月的时间里从2800点涨到了3400点,涨幅超过20%。这显然是超出了基本面的范畴,于是就有了一堆诸如“技术分析失效”,“不知道底在哪里”等评论。
当然,技术分析确实在此时失效了,但是这恰恰是政策起了作用的结果。既然政策已经起到了作用,那为什么市场不能继续享受政策红利呢? 所以直到最近我一直在强调,大盘大概率还会再次挑战前高。因为政策并没有退场的意思,而基本面的复苏也确实需要时间。只是我没想到,政策会来得这么及时,竟然在新高来临之前,先下了决心。
那么,现在的问题又来了,政策退场以后呢?大盘会不会继续下探找底部?如果找不到,或者说没有明显有效支撑的话,恐怕这次下跌的性质就要改变一下了。本身这次疫情后全球范围内的大放水,就已经让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加上美国大选的复杂背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很多。 而我们自身的问题也不少,财政赤字、地方债、金融资产泡沫等等。虽然政策已经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但效果还需要时间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不管怎么说,目前大盘的位置,离政策底部其实已经不算太远了。
所以,我还是维持原观点,大盘大概率会再创新低,但是空间应该不大。
中国股市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股市,从制度上就不规范。你可以说它是全世界最投机分子云集的地方,无数的人在这里寻找一种虚幻的财富。
如果从投资学角度看,它没有一天是可以正常操作的市场。中国股市是一个有足够空间想象的股市。
“3000点是底”,是管理层人士发出的强烈信号,3000点以上被叫做“多头心理区”,3000点以下是政府认为的被严重低估区域。2999点以下是被政府认可的投资区域,它鼓励人们在3000点以下大规模建仓。
中国的投资者们对此早已经习以为常。他们知道,政府既然说了3000点是底,在政府可以支配的舆论媒体帮助下,一定会调动它所能支配的力量来护卫3000点。
比如,政府可以控制的国有股在3000点下不减持;可以施压于海外持有中资股票的指数基金在3000点以下不减仓;在海外上市的红筹股的股东在3000点以下也不减持。
比如,它可以利用控制的媒体在3000点以下进行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号召广大投资者在3000点以下大胆买入,不怕跌,越跌越买。
比如,它可以直接下达一个不减持国有股的行政命令,并且严令那些有海外配股的国资控股公司在3000点以下也不得大规模向海外投资者派发(减持),以免压低股价,影响在A股市场的托盘。
比如,它可以通过行政力量,限制国内的“问题券商”在3000点附近不能卖出股票,而允许它们在3000点以下进行“低成本”的融资,然后疯狂建仓,推高指数。
同时,券商可以继续利用自己控制的“散户媒体”继续向投资者们宣传“3000点是底”的理论,并且鼓励散户在3000点以下抢购他们指定的“底部股”。而实际上,在“3000点是底”的宣传压力下,国有股和国有关联方的持股者在3000点以下继续大规模减持,大肆派发现金,然后在3000点以上再度逢高建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