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放水过几次?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5次降息; 2003年,降存款准备金率4次,贷款利率7次; 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里,累计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的次数达24次之多; 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5次降准、5次降息,并将存款利率下调空间由原来规定的0.7个百分点扩大至1.7%; 2012年底,为鼓励消费和投资需求提升,人民银行再次实施降准与降息政策; 2014年下半年开始,央行实施了全面宽松的政策,包括两次全面降准、五次定向降准以及多次降息,央行共投放流动性6.5万亿元。
以上都是央行主动“放水”的实例。 “放水”还有一个含义,是银行通过放贷等金融活动,将货币投放到市场中去,即所谓“宽信用”,这也是“放水”。广义上,所有的信贷都构成对经济的宏观杠杆作用,因此无论商业银行提供的是贷款还是债券投资,都可以视为向市场投放了流动性,都属于广义上的“放水”。
当然,这种放水是商业银行基于央行的基准利率和对冲外汇的需求而被动进行的。不过,近年来我国的银行更多是在执行央行的指令,完成央行的任务,两者的界限已经不明显了。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央行在主动“放水”了。 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中央汇率的波动区间扩大,理论上,人民币升值或者贬值的空间都很大,只要能够应对外部冲击的影响,稳定经济增长,此时为了降低企业成本,央行也有动力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债券,释放流动性,这同样属于“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