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印钞票?

官克香官克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有意思,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先上图 再发行货币,无非是为了满足社会总需求(包括政府需求),而货币的发行量是由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决定的。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多印的钱到底去哪了?

根据2018年M2的数值进行简单计算可以知道,平均每个公民拥有银行存款33万元。假定一个5口之家,一共拥有存款165万。那么把这些钱全拿出来花掉,大致上可以满足一个中等长度的旅游。如果是贷款的话,以央行基准利率4.35%计算,利息大约为7200元;加上旅游开销,总共需要花费172200元左右。

然而事实上并没有人把钱全部取出来花掉,也没有人因为钱多烦恼。这些所谓的“通货膨胀”并没有真的发生。因为这些钱依然是在银行体系内流动,银行通过信贷的方式把货币投放到市场上,老百姓手里的现金和存款实际上是没有变化的。只是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大了,多了对消费者的负债,自然就要多支付一些利息给消费者。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所谓“多印钞票”并不是真的多发了钞票,只是在原来基础上的信用扩张——多发的钞票并不一定非要按原来的方式花出去。如果企业、个人贷款增加,这部分新增的货币投放最终会进入到生产领域,实现价值的增值。当然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衍生出很多新的问题,比如产能过剩、资产泡沫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M2已经覆盖了大多数金融机构持有的所有金融工具,但理论上来说M2并不能完全反映社会的总需求。因为广义金融包括一切可能融资的工具,比如企业的应收账款等等,但是这些并非都是市场交易产生的(尽管部分可能通过质押的方式来实现),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对这些资产的价值评估其实并没有真正融入市场交易的过程。因此这些被覆盖的金融资产实际上是被“低估”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的真实价值要高于账面上体现出来的市值。如果把这些资产都加到一起,显然对全社会的需求估计要更高。

舒琳琳舒琳琳优质答主

从货币制度的角度看,人民币的发行是以国家信用作为其发行的最终保证。国家信用是通过法律制度规定、货币制度保证、经济实力支撑和政府收支管理来实现。从这个意义讲,我国发行的每一张人民币都有国家的信用做保证。

从货币政策的操作和调控来讲,人民银行并不是直接根据财政收支差额或中央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来确定货币供应量,而是从稳定币值,促进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角度,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经济的运行情况和市场货币流通的实际需求,确定并调控货币供应量。从这个意义来讲,我国发行的每一张人民币都是有物质财富作为经济基础的。所以,我国不存在所谓的超发和多发问题。

衡量一个国家货币究竟是不是超发和多发,不是以该国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或政府债务规模作为出发点,而在于该国货币的发行量是不是与该国的物价水平相符和是否与该国的经济增长相一致,同时要看该国货币是否存在严重的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的现象。从我国的物价指数、经济增长率和汇率变化的实际情况分析,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是基本适度的,不存在超发和多发的问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