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以后归属于上海吗?
1、杭州与宁波,作为省内两大中心城市,历史上曾经一起属于扬州郡管辖(西汉时期);后来钱塘江改道进入杭州湾,形成了钱塘湾,并在此建立了钱唐县,杭州由此得名。东汉时期设会稽郡,钱塘县属会稽郡管辖,而郡治则在吴县(今苏州城区) 。东晋咸和八年(公元333年),置吴兴郡,郡治乌程县(今湖州市区),钱塘县始属吴兴郡。此后千余年,两座城市都是吴兴郡的首府,或说是吴兴郡治所在的地方,简称“吴兴”,称“钱塘故郡”。
2、唐代,在钱唐县南置盐铁监,并设置浙江东西道,道管辖钱塘、越州、明州及绍兴诸州,其中越州的治所就在今绍兴市,所以绍兴又称“会稽”。因为旧时越州辖境相当广,又因为其东部属钱塘江水系,西部属浙北江河水系,所以称“小绍兴”,以别于“大越州”(即今绍兴市)之称。
3、到了宋代,设两浙路,路是宋朝最基层的地域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今天的省。两浙路的治所在临安(今杭州市),杭州简称“杭”,南宋时还出现了“杭越”之称。而同时期的绍兴地区,包括绍兴府及山阴县,则通称“越地”,也称“三越”之一。
4、元代,设江浙行省,省会设在杭州,于是有了“上江”之称。明代设江南省,省治江宁,由于南京城位于长江与秦淮河交汇处,因此又称“江口”,而江苏省的简称“苏”便是由“江宁之江口”而来。
5、清康熙帝南巡时,因避圣祖讳,曾一度改江南省为“江左”,后又复称江南省。清初沿明制,江南省下辖的十四府、州、厅中,有五处地名中有“阳”字,为了免与其他四处的“阳”字混淆,特将它们中的“阳”改作“杨”,称“杨子”“杨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