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股和深圳股怎么分?
首先,“深沪两市”概念存在严重误区。 沪深两所股票的交易量确实是有差异的(2014年3月之前是巨大的)。但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不是由于什么“政策”导致的,更不是什么“行政划分”的结果——事实上,在2010年及以前,上交所的交易量一直都是远大于深交所的。这里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在上交所上市的都是大盘蓝筹,这些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本来就很好;而在深交所上市的个股则是以中小创为主,这类公司的股票流动性本来就不高。
随着监管层对于市场的理解加深,以及中国金融改革逐步推进,自2010年起,A股的“市场化”程度开始逐步提高。而市场化的结果就是优质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所以近年来交易量的巨大增长都集中在沪市。这看似是一种“行政力量”的结果,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毕竟企业上市是需要审核的,而深交所的主板显然没有上交所的资源丰富,再加上这些年创业板的火爆,资金扎堆在创板的情况更为明显。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沪市的交易量增长确实是“抢”来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好的公司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带来交易量的上升。
第二、“深圳市值比上海市值多”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 。 前面说了,深圳股市主要是以中小创为主,而这些企业的平均市值本就低于上海。而且由于深交所实行的是“价格优先”的原则来计算涨跌幅,一些亏损的生物医药类公司因为估值方法的问题,本身就可以把股票的价格炒得很高,所以看起来好像市值都比上海多了。 但实际上,如果真正算“真金白银”的话,那深圳还是完全被上海甩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