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票数量怎么算的?
假设A公司总股本10亿,流通盘5亿,B持有1亿股,C持有4亿股. 那么B占A总股本的10%,C占30% D想收购C持有的4亿股,则必须拥有A总股本的67%。也就是D需要花2.34亿元来购买这4亿股份(A市值5亿元的话) 而D想收购B持有的1亿股,只需要拥有A总股本的50%就行了,即只需花费2.5亿元就能全部吃下这1亿股。 最后D总共花了5.84亿元就收回了C持有的4亿股+B持有的1亿股,也就是说D在这过程中总共付出了5.84亿元,而之前持有A的时候D只花了2.34亿元,也就是在这一交易中,D净赚了3.5亿元。
这种计算方式对于了解企业上市前后股东权益增厚有帮助。 举个例子帮助理解: A公司总股本10亿,流通股5亿,B持股3亿,C持股2亿,D持股1亿。 B、C、D分别耗资16亿元、12亿元和5亿元,合计33亿元,取得A公司70%的股权。 此时A公司的股东权益总额为39亿元(10亿*39%=3.9亿),其中:
1. 可流通部分股本5亿,价值19.5元/股,合计97.5亿元;
2. 不流通的部分5亿,价值16.6元/股,合计83亿元。 所以该上市公司上市之后,总市值是180.5亿元。 而若没有D的出现,由B、C两股东对A进行全额控股,则A的总市值就等于其股东权益,也是180.5亿元。 但现在因为有D介入,虽然仅仅拥有了10%的股份,但却付出5亿元的对价,所以180.5中的5亿元就应该被扣除,即A的实际股东权益应该是175.5亿元,这样A每股的收益应该增加5/180.5=2.8%。 这多出来的2.8%收益就是由于非流通股东存在所实现的收益。 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假定,因为现实中并不会有另一个股东出来跟D竞争,从而真正获得B、C所持有的那部分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