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整理股票有哪些?
2019年5月13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了《关于完善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和《股票退市的终止事项及情形》等规则,进一步完善了退市制度的相关安排。根据相关规定,在终止上市后进入退市整理期的上市公司,其在深交所的A股证券简称前会冠以“退市”标识。 同时,为了区别已经终止上市的股票,上交所将暂停交易一年后的退市股票用“*ST”字样的数字代号标注,而恢复上市后再被终止上市的,则改称为“ST”;深交所对暂停上市一年的股票统一用“002”的数字代号表示,而恢复上市后被终止上市的,则直接改为“ST”。 而对于终止上市的股票,因不再属于交易所的市场对象范畴,所以无法再通过竞价方式进行交易,因此必须进入退市整理期后,才能进行交易。
一般来说,退市整理期的时间为30个交易日左右,在这期间投资者可以自愿选择进行挂牌股票的卖出操作,但不允许买入。而在30天后,股票则会进入退市环节,并摘牌处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退市股票都会直接进入摘牌流程。有些股票在进入退市整理期后会通过重组的方式重回市场,或是因监管部门的介入从而停止退市进程,这类情况也是有可能存在的。 目前为止,我国两市退市股票的数量逐年增长,而大部分退市股票都是因为业绩下滑、违规操作等原因而被强制退市。从数量上看,上海股市的退市股票数量明显多于深圳股市,其中沪市共有68家退市企业,深市则有72家企业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沪深两市的退市标准有所不同,因而导致其退市企业的类型也有所差别。与沪市相比,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类退市的风险更高一些,而从整体上来看,沪深两市的大部分退市股票都属于财务类的退市风险;沪市的退市股票中超过一半是由于违规操作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