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权后股票如何操作?
1、什么叫除权? 所谓除权,是指上市公司发放股利时,将股份分成若干份送红股或派现金,在股价上进行除权处理的一种做法。因为除权后的每股收益减少了,所以股价也相应下降。例如,某公司发行1000万股普通股,总股本为1亿元,净资产值为7500万元;公司当年盈利800万元并准备以现金分红的方式分红给股东。如果将全部的税后利润分配出去的话,按每10股分红2元的价格计,可以分给股东900万股,这样公司的股本变成了1.9亿股(包括送的900万股),净资产值降为6600万元,相应的股价应降到4元/股以下才合理。但我国股市上的大多数公司的除权方式并不是这样做的,而是通过送红股和转赠股的方式来降低股东的每股收益从而进行除权处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降低了股本的规模,并没有真正改变其价值量。
2、除权的步骤是怎样进行的? 为什么这样的除权方法在我国大行其道呢? 这是因为我国的证券管理部门实行的是“比例除权”制度,即规定公司在实施分红、配股方案的当天,被除权股票的价格要重新定位,股价要根据除权前后的总股本变化来进行计算调整。具体地说,就是当公司确定分红方案后,其股价首先会先跌到除息日当天的收盘价,然后从下一周一开始,根据公司分红的预案开始除权,每周按照一定比例下跌(通常是连续除权3周)直到全部除完为止。比如上面举例的那家公司,它的除权过程是下周一跌至9.6元,周二跌至8.96元,周三跌至8.3元等依次类推到下周五最后跌至除尽时的4元/股,而整个除权过程一共持续三周的时间。
这种办法简单易学,容易掌握,因而深受股民们的好评!但是,这种方法却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其一,除权后股价的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由于我国对红利所得和个人独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所以对于广大中小散户来说,最希望的就是能拿到手的真金白银而不是账面的数字而已。因此很多投资者并不愿意接受公司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的分红。于是,就出现了公司拿出同样多的钱,有些个股股价涨,有的个股股价跌的现象。
其二,市场缺乏应有的投资机会与投机机会。 在除权之前,市场的焦点都集中于股价的高低上。但在除权之后,由于股价已经被打了五折甚至更多,因此再想凭借炒短线的方式来赚钱已经相当困难了。而且在这种行情之下,新股民很容易成为庄家洗盘的对象而被深套其中。因此对于广大的投资者而言,与其在这里跟庄家拼个你死我活还不如另谋出路来得痛快!这样一来,不仅扰乱了正常的交易市场,更打击了一部分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