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害了多少人?
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适应贷款消费的,勉强适应者也容易患“贷款恐惧症”,一想到要还款就愁得要死。
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早就习以为常的信贷消费在我国是新鲜事务。去年11月,随着国务院批准银行开办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办法,国内房地产业终于迎来了一个信贷消费时代。紧随其后,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也在一些地区纷纷出现。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信贷给人们带来实惠的同时,不少消费者却为享受贷款消费而惴惴不安,不敢去碰,或者还了款后“伤不起”。
其实,这都是由一些“不良心态”引起的。
一是攀比心态。一些人见到别人按揭买房,就觉得自己也不差钱,也应该享受一下这种“潮流”,因此不顾自己今后收入的可持续性,盲目贷款买房买汽车,致使月供大于月收入,经济变得异常紧张,使消费心理失去平衡,变得痛苦无比。
二是急躁心态。一些人认为贷款买房就“身价百倍”,于是对房子的面积、装修等提出过高要求,觉得越大、越贵越阔气越值。由于需求过分放大,月供压力变大,不得不通过多次变更银行个人房屋抵押贷款来套取资金。殊不知,银行房屋抵押贷款是有年限限制的,如果消费者通过多次变更贷款来获得资金,最终会形成大额还贷压力。特别是当人们收入受客观因素无法持续增长,甚至变少时,就会陷入巨大的财务危机。
三是逃避心态。一些人为了证明“自己行”,在申请贷款买房时,过于乐观地估计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大手笔贷款。当还了几个月的“月供”之后,发现苦不堪言,就产生了逃避念头,能推就推,能拖就拖。长期以往,就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只能破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