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行业整体下降原因?
风力发电是所有发电类型里面,对资源要求最高的一种发电形式。它不仅对中国,对全世界的风力发电发展而言都是一个严峻挑战。但是风电在中国发展特别迅速,20年前风电在中国还仅仅是几个人的梦想,而现在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从2005年左右发展到2012年底,装机容量已经超过7500万千瓦,从规模上讲仅次于火电和水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近两年来,风电发展速度确实在下降,这主要和资源属性有关。要发展风力发电必须要在风资源丰富的地方建厂,而这些地方大多是“三北”地区,西北、华北、东北,这些地区的电力需求在2011年、2012年以后,由于受到整个国家经济调整的影响,发展速度有减缓的势头。比如华北、东北这些地区,过去主要依靠重化工业、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加工业等作为主要经济支柱。这些产业对于整个经济的需求放缓以后,当地电力需求增长速度降低,而当地电力需求降低就意味着风电的消纳能力减弱了。
所以近两年出现的一个新问题是“弃风”问题。“弃风”是在风力发电具备发电能力的情况下,因为不能并网消纳而放弃发电,它是一种能源浪费现象。过去风电的建设速度和电网的发展速度、当地需求增长速度是相适应的,近两年,由于经济整体发展放缓,“弃风”问题非常突出。2012年“弃风”达到200亿度电,相当于200多万千瓦的设备没有发电,这是非常大的浪费。
为了确保风力发电的稳定发展,一方面要加大电力需求的增长,比如提高“三北”地区的用电量,增加高载能产业西移北移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电网的建设力度,加强区域电网连接,使高电压、大容量的电网尽快建成,使得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成为现实,这样一些电力需求不足地区的电能可以更便捷地向电力供不应求的中、东部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