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有没有猪肉?
有,玉米、淀粉和猪肉的合称叫做“鸡蛋”。 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生猪生产基地,同时也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 早在2014年,大商所就推出过玉米和小麦的期转现交易方式,让养殖户可以通过期货工具锁定利润;2016年大商所首推淀粉期现套利,进一步降低养殖户进入期货市场的门槛。
但国内期货市场一直缺少能够全面反映生猪价格走势的产品。随着猪肉消费量的逐步增加以及进口猪肉配额计划的实施,猪肉期货上市势在必行。 据期货日报报道,5月13日我国第一支猪期货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当日该期货主力合约高开高走,收盘价较前一日上涨7%,报收于18840元/吨。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金融机构介入生猪业务,布局养殖企业产、供、销各环节。比如中信证券出资设立信诚商品基金管理公司,通过私募投资的方式参与生猪养殖;民生人寿旗下民生资管发布“民盈资产-鑫农20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投资范围包含买入返售生猪资产和买入贷出生猪资产两类。还包括国投信托、广发证券、申万宏源等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都相继发行了涉及生猪产业的投资产品。
生猪期货2016年获得证监会立项,经过多年准备和论证,现已初步具备上市条件。证监会高度重视生猪期货上市准备工作,指导、督促大连商品交易所继续做好合约规则制定、技术系统准备、市场培育与培训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完善生猪期货交割和风险控制方案,确保生猪期货稳定推出、平稳运行。
猪周期是正常的经济规律
生猪价格的涨跌遵循着“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波动规律,业内称之为“猪周期”。生猪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或价格暴涨,既不利于生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居民日常生活。
从历史上看,“猪周期”主要受供需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从长期趋势看,生猪价格主要受猪肉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呈现波浪状走势。中、短期来看,“猪周期”价格波动还受到疫病、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等市场非理性因素影响,从而引发周期内猪价异常涨跌。实际上,由于我国生猪规模养殖程度不高且养殖方式落后,猪只健康水平和饲料转化率较低,加上目前我国生猪疫病仍然处于高发期,因此疫情对于猪价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疫病已成为影响猪价的关键风险因素。
总体来说,“猪周期”是生猪市场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生猪行业要健康持续发展,既要避免猪价暴涨暴跌,又要接受“猪周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