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能亏没了吗?
不要怀疑,确实有可能。 先分享一个血淋林的案例。 15年股灾中惨死的“活久见”组合,当时号称“史上最牛基金经理”的王克玉掌管的大摩积极配置混合型基金(代码042003)在15年6月-16年初的连续暴跌中从巅峰净值2.1跌倒了0.7,最大回撤幅度高达66%! 从2015年2月开始到2016年的春节之前,仅仅半年的时间大盘从3500点一路暴跌至2800左右,很多个股甚至跌去一半以上,整个市场充斥着“千股跌停”“熔断”“暴跌”等字眼。
当时的媒体报道也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悲观主义基调。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片恐慌绝望的氛围之中,王克玉管理的“活久见”却逆势而涨,由0.7元反弹到了1.29元,反弹幅度高达69%! 这就是公募基金史上著名的“反向操作”案例之一。 当时很多人批评王克玉是“瞎操作”,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一次股灾的前因后果。 15年上半年A股经历了去产能、去库存的供给侧改革,大宗商品和有色金属板块出现了大幅上涨,彼时基金抱团取暖,主流机构一致看好券商地产白酒等权重蓝筹。
然而在15年下半年伴随着通胀预期的下滑以及流动性危机的开始,这些权重蓝筹开始滞涨乃至下跌,同时中小创垃圾股则在资金弃疗的情况下肆意暴涨。 正是对于这一大趋势的准确判断,王克玉所掌管的“活久见”在15年年底重仓加仓低位起步的互联网、半导体和生物医药板,实现了净值奇迹般反弹。
所以说,如果大家对宏观趋势的判断没有大问题的话,基金的盈亏其实取决于你进场的时间和仓位。 以活久见的例子来看,如果在15年下半年及以前逢低吸纳,哪怕只是轻仓参与,那么最终收益必然可观;但如果是在15年年中高位入场并且重仓持有,那你就只能自求多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