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交通有哪些企业?
最近和滴滴出行在热点上不分上下,成为舆论的焦点。其实早在2014年,就有一家名为“易租车的公司”进入共享交通出行领域,甚至获得了阿里巴巴、云锋基金等投资人的青睐;随后,阿里又在2015年参与了易租车新一轮的融资,将易租车收入旗下。 这家公司便是以租车起家的易租车,其经营模式与滴滴类似,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软件随时随地叫出租,所不同的是,易租车主要提供租车服务,而滴滴主要为网约车服务。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涉足共享租车领域的创业公司,易租车曾一度发展迅猛。但随着滴滴快滴的迅速崛起以及网约车政策的放开,易租车的融资道路却变得越来越窄,甚至有媒体报道称,因无法拿到新资金,易租车已经开始裁员并且关闭部分城市业务。 但实际上,被业界称之为“网约车杀手”的易租车并没有消失,反而不断调整策略寻求发展路径——除了传统的长线租车业务外,还推出了“随用随走”“随心借”等短线租赁产品,并且在2016年开始尝试为滴滴车主提供运营车辆,同时开通代理接单业务,即由小桔车服代为接单,再转手将订单派给易租车,双方以此实现资源共享并降低各自的成本。
不过,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易租车想要彻底扭转自己在行业中的被动局面似乎已迫在眉睫。 首先,在资本方面,据天眼查显示,自2013年至今,易租车累计进行了8轮融资,但近日却传出即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其背后的投资人包括腾讯、阿里巴巴、云锋基金等重量级玩家,均是被市场寄予厚望的行业独角兽;
其次,在业务布局方面,近年来,随着网约车市场的逐渐规范,很多地方都出台了相关监管政策,对网约车平台的合规性提出了要求。对于像易租车这样的网约车平台而言,合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业务的扩张。而在不久前,同样因为合规性问题,携程旅行也不得不暂时下线了其正在测试的网约车项目。 当然,最棘手的还是来自行业头部的竞争压力。一方面要应对滴滴的强势反击,另一方面又要防范新的竞争对手入局,身处“夹缝中”的易租车可谓左右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