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对外捐赠?

厉媛月厉媛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企业对外捐赠”这一说法不够准确,应该是“企业开展公益捐赠活动”(以下简称为“公益捐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助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公益事业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 (一)救助残疾人员; (二)救助自然灾害的受害者; (三)救助社会弱势群体; (四)补助残疾人; (五)开展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性事业; (六)环境保护,种植绿化。 第四条规定,兴办公益事业,应当坚持无偿性原则,不得盈利。 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以资本、物质、技术、信息、劳务、场地和设施等方式兴办或者参与兴办公益事业。

据此,企业作为社会主体之一,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了相应的经济利益后,有义务通过公益捐赠的方式反哺社会。同时,国家也鼓励和支持发展公益事业,因此企业开展公益捐赠活动具有法律支撑。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公益事业捐助法》已经失效,但关于公益捐赠的法律规定都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该部法律于2016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根据《慈善法》的规定,从事公益活动的组织包括依法成立的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宗教活动场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机构。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与一般的企业相比,这些组织开展公益活动有着不同的主体规定,同时也受到了更多的限制。比如,公募基金会的发起人必须是5个以上的中国人(外国自然人除外);公募基金会应当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而慈善组织则应当由公民自愿组成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慈善法》对开展公益活动的条件没有限定。换言之,只要符合上述规定的组织,都有权利和能力举办公益活动。 但是,如果组织的目的只是单纯的扶助弱势群体的,那么这种行为就难以获得税收优惠了。因为税法上的“公益性”不仅指受益人的范围,而且也包括了对象。也就是说,只有同时满足“扶危济困”与“非营利”两个性质,才能充分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反之,如果是为了实现“扶贫”或是“济困”之目的,组织所获得的收入就是经营所得,要承担企业所得税的缴纳义务。

匡小珍匡小珍优质答主

企业对外捐赠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及所属单位以企业名义向中国境内及境之外的公益事业和定点扶持、对口帮扶单位及为社会公共利益发生的无偿援助行为。企业对外捐赠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自愿和无偿原则。企业对外捐赠应当由企业董事会依法决定,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强令或者指定企业对外捐赠。

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等非常情况时,企业应当根据其社会责任感以及自身能力,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履行社会责任,作出相关决策,妥善处理对外捐赠相关事宜。

2、诚实守信原则。企业应当履行行善承诺,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完整披露对外捐赠信息,不得借对外捐赠为名,传播违法违规信息,违背社会公德,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等。

3、“量力”原则。企业应当在可承受范围内确定对外捐赠的支出规模和方式,在具体实施中,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执行:年度对外捐赠支出不得超过企业当年实现净利润的12%,超过12%的捐赠支出可以延续到以后年度用于对外捐赠。其中,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等非常情况时,对可承受范围不作限制;实物对外捐赠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捐赠支出金额,公允价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 号——收入》确定;年度对外捐赠支出由企业总部统一控制和管理,各所属单位的对外捐赠视为企业总部对外捐赠,统一计入企业总部的对外捐赠支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